榮昌仁義鎮探索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新路徑

近年來,榮昌區仁義鎮積極探索“三三三”(三所聯動、三級聯調、“三治融合”)矛盾化解工作模式,著力提升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水平,從源頭減少矛盾,確保轄區社會環境和諧穩定,成為基層治理的亮點。
近期,仁義鎮村民李某與楊某因一筆5000元的家電貨款發生糾紛,雙方從言語爭執升級為肢體沖突。接到報警后,仁義鎮派出所迅速介入,經過調查研判,認定該案適合採用人民調解方式解決。在征得當事人同意后,案件被轉入“曉義”調解室進行調解。
“曉義”調解室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幫助雙方快速理清爭議焦點,並通過情、理、法交融的調解方式,僅用幾天時間便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協議。這一高效、專業的調解模式,正是仁義鎮推進“三三三”矛盾化解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
數據顯示,“曉義”調解室自成立以來,已開展法律服務99場次,協調解決土地流轉、遺產繼承等矛盾糾紛62起,矛盾化解率達到100%。
“曉義”調解室的成功,得益於仁義鎮對“三所聯動”機制的創新運用。該機制整合了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的資源,實現了三方優勢互補。派出所的權威性、司法所的群眾性以及律所的專業性相結合,形成了“1+1+1>3”的效果,使矛盾糾紛的化解更加高效、精准。
此外,仁義鎮還打造了“三所聯動”糾紛調解室,將民警、調解員、律師三方力量整合到一個平台,直接服務群眾需求,妥善化解糾紛隱患。
為進一步提升調解效率,仁義鎮還開發並推廣了“三所聯動”微信小程序,群眾隻需掃碼登錄,即可在線咨詢法律問題、預約調解、反映訴求。這一數字化手段不僅方便了群眾,也大大提高了矛盾糾紛化解效率。
仁義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市民法治意識的提升,傳統的“老娘舅”式調解方式已難以滿足多元化的訴求。引入專業人士的法律力量,能夠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為群眾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於法有據”,從而提升矛盾糾紛化解的效率。
同時,仁義鎮還組建了“鎮領導—政法干警—網格員”三級聯調隊伍,聚焦鄰裡、家庭、情感、債務等常見問題,形成聯合攻堅合力。通過這一模式,該鎮走訪群眾4200戶、1萬余人,排查處置矛盾糾紛50余次。
除此之外,仁義鎮還成立了由92個網格員、45個法律明白人、18個鄉賢組成的“自治+法治+德治”宣傳隊,通過“三治融合”,以進村入戶、文藝演出、走進商鋪等方式,開展“矛盾我來解”“我是小法官”“文化大家講”等法治文化活動,惠及群眾500余人。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增強了群眾的法治意識,也使矛盾糾紛發生率降低了10%。
仁義鎮的“三三三”矛盾化解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水平。接下來,該鎮將繼續探索“三三三”工作實踐,不斷豐富調解手段,提高矛盾糾紛化解實效,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何文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