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累計發送旅客超2900萬人次
重慶春運展現流動中國新圖景

一月十四日,重慶西站,K4734次列車上的旅客揮手告別。(資料圖片)記者 張春曉 攝\視覺重慶
1月14日,2025年春運拉開序幕,2月22日正式收官。40天裡,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90億人次,重慶累計發送旅客超過2900萬人次,鐵路與民航客流成為出行主力,客運量增長顯著。其中,重慶鐵路累計發送旅客超過1400萬人次,同比增長5.32%﹔重慶民航發送量達311萬余人次,同比上升3.71%。
這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而是一場關於“家”的全民奔赴。客運量增長的背后,是無數游子歸心似箭的期盼,是千萬家庭團圓相聚的渴望。
作為西部交通樞紐,重慶在春運中不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運力答卷,更通過運力擴容、服務升級和科技賦能,勾勒出一幅流動中國的“山城圖景”。
運力擴容
回家的路更快了
1月21日2時33分,G4616次夜間動車從廣州南站出發,滿載1200余名沿海地區返鄉過年的旅客,順利抵達重慶西站。到達站台后,部分旅客換上了厚厚的冬衣。
這是一趟今年春運期間加開的夜間動車,全程運行6小時4分,為沿海地區務工人員節前返渝提供便捷。
老家在合川的張輝去年在廣州務工一年,買到這趟夜間動車的車票十分激動。“本來我還擔心買不到車票。”張輝說,這趟車的時間非常適合,20日下午3點公司正式放假,在車上睡一覺就到重慶了。第二天中午之前就能趕回老家,還能和家裡人一起吃午飯。
今年春運,重慶鐵路部門在節前加開96趟夜間動車,在2月2日至4日的春節返程關鍵時期,加開94趟夜間動車,覆蓋廣州、上海等熱門方向,最大程度滿足旅客乘車需求。為了方便旅客回家,鐵路部門選擇了速度更快、環境更好、體驗更舒適的CRH400AF復興號車體。
重慶客運段相關負責人介紹,夜間動車上還提供到站叫醒服務,避免旅客坐過站。同時,還為旅客提供餐食、熱水、保暖毯。
今年春運,全國自駕出行量達71.7億人次。國網重慶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在我市83個高速服務區完成超充建設,每個服務區至少配置2個液冷超充終端,單槍最大輸出功率可達480千瓦,滿格充電時長由1小時縮短至10分鐘,新能源車主可感受到“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裡”的充電體驗。同時,我市多個高流量服務區、熱門景區、城市公共充電站配備了100余台移動式充電樁。
新能源車主陳沖感嘆道:“以前擔心充電難,現在一路暢通無阻。”
服務升級
讓旅途充滿溫情
春運不僅是運輸能力考驗,更是服務溫度的試金石。相關部門通過精細化、人性化舉措,讓歸途充滿溫情。
“我想要一份這個傳單,萬一以后遇到老板拖欠工資,是不是可以找你們?”2月12日是元宵節,在重慶北開往上海鬆江的K73次列車上,市總工會聯合重慶客運段、重慶鐵路公安處在車廂裡開展普法宣傳工作,見到乘警正在發放法律知識宣傳單,56歲的梁平主動和他們攀談起來。
梁平是大足人,往年在上海務工,從去年開始,她和幾位老鄉結伴到杭州一家園林公司做綠化。他們每年春節一起回家,過了大年就啟程返崗。“以前我都不曉得還有工會,現在曉得了,原來工會就是我們打工者的‘娘家人’。”梁平仔細看著宣傳單上的內容,看完后,她小心地把宣傳單折好放進兜裡。
春運的購票體驗也在不斷改善。春運前夕,12306平台推出“購票信息預填優化試點”專區,在購票信息預填基礎上,試點推出“系統自動提交購票訂單”功能。服務上線后,旅客預填購票信息的時間更靈活,也無須時刻關注車票起售時間,有效提升購票體驗。
為進一步提升客運服務水平,重慶火車站還在進站口設置驗証、安檢綠色通道,為臨近開車前15分鐘的急客和老幼病殘孕重點旅客優先驗証和安檢﹔重慶北站在候車室加裝手機充電吧台並對站內便捷換乘通道進行優化﹔發揮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馬廉服務台”“紅岩服務站”品牌作用,積極開展“銀發服務”,為老年旅客及脫網人群提供貼心服務。
民航部門同樣不遺余力。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值機櫃台增設“家庭優先通道”,行李托運效率提升20%。重慶航空開設特殊旅客服務專櫃,為“無陪兒童”配備專人陪伴,免費為5至12歲兒童提供“登機牌標注+無縫交接”服務。一位家長反饋:“孩子獨自乘機,工作人員一路護送,我們很放心。”
一杯熱水、一個微笑、一次攙扶,這些細致入微的服務,都是寒冬裡最溫暖的風景。
科技賦能
一場智慧的遷徙
科技正在重塑春運的底色。今年春運,除了傳統的交通保障和服務,還融入了許多智慧元素。
重慶地區首次配屬10組CR400AF-S型復興號智能動車組,並全部投入到今年春運中,提升旅客乘車體驗,滿足旅客多元化的出行需求。
此次新配屬的CR400AF-S智能提升型復興號動車組,最高運營時速350公裡,具有輕量化、降噪等技術和設備集成、布局優化等優點。列車定員由577人增至619人,大件行李架容量增加一倍,每節車廂均設置有大件行李架。
西部航空引進全新空客A319neo飛機投入到春運中,這是全球首架裝載分布式脈沖供氧系統的空客飛機。A319neo也被稱為“高高原小王子”,分布式脈沖供氧系統不僅能顯著提升飛機安全裕度,還大大增強了飛機貨艙的裝載能力,飛機還具有更高的燃油效率和更低的噪聲水平。
重慶高速引入無人機巡查系統,實時監測擁堵與事故,並通過空中喊話引導車流。同時,智能攝像頭與巡檢車覆蓋全市高速路網,逆行、拋錨等狀況響應時間縮短至5分鐘。
電子發票全面推廣后,重慶各火車站取消紙質票打印窗口,旅客可憑身份証“刷臉進站”。在重慶渝北務工的萬陽乘車返家時說:“以前報銷要排隊半天,現在手機上就能搞定,省時又省心。”
文化交融
從“返鄉潮”到“新消費”
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張宇,因工作原因已連續三年沒能回家過年。今年,他早早就搶好了車票,滿心期待著能快點回到家鄉重慶。
“在外面漂泊久了,特別想念家鄉的味道,想念媽媽做的辣子雞,想念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的熱鬧勁兒。”他說,這一年,工作上遇到了不少困難,但一想到馬上就能回家,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
對踏上春運的旅客來說,這一趟不僅是歸家的旅程,還有更多意義。
老家在彭水的邵瀕穎帶著女兒坐高鐵前往廣西北海過年。她說,父母去年底就到北海過冬了。放假了,她便帶著女兒一起過去陪父母過年,順便還能在那邊玩一圈。
8天春節長假催生出“轉場式休假”,還有不少人先回家探親、再出行旅游、最后返工返學。歸途與旅途交織,也催熱了文旅市場。
數據顯示,重慶春節假期累計接待國內游客3316萬人次。借鑒全國冰雪旅拍列車的經驗,重慶開通“火鍋主題觀光列車”,車廂內布置山城夜景壁畫,提供免費火鍋底料試吃。列車串聯洪崖洞、磁器口等景點,客座率超85%,成為移動的“城市名片”。
開通3年的鄭渝高鐵,是渝東北地區春運保障與發展的“中流砥柱”。“鄭渝高鐵的開通,不僅便利了出行,還帶動了渝東北旅游經濟發展。”奉節站工作人員說,巫山小三峽、奉節白帝城、雲陽龍缸景區等景點,在春節假期吸引了大量游客。即使在春運后期,仍有不少游客選擇乘坐高鐵去領略美景,便捷的交通讓短途旅行更易實現,一天往返也不成問題。
從綠皮車到高鐵,從排隊購票到刷臉進站,從回家過年到外出旅行……春運的變化,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見証著時代發展的進步。(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鈮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串起四個區和多條高速路 合璧津高速28日全線通車
- 人民網重慶2月26日電 (陳琦、劉敏)來自重慶市交通運輸委消息,2月28日,重慶合川至璧山至江津高速公路(簡稱“合璧津高速”)璧山西至油溪樞紐段(璧山段)建成通車,並於當天零時正式向社會車輛開放通行。該段高速的建成標志著合璧津高速全線貫通,項目正式進入收費運營。…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