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人民日報記者遍神州

重慶江北區借地形特色打造消費新場景——

來觀景台打卡“吃單軌”“推單軌”

本報記者   王欣悅
2025年02月28日09: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游客在相國寺濱江公園觀景台打卡單軌穿樓。
  林 豪攝(人民視覺)

  “張嘴保持住,一、二、三!”

  在重慶市江北區華新街相國寺濱江公園觀景台,游客們靠著欄杆排排站,以對岸穿樓而過的單軌列車為背景,擺出“張嘴吞列車”“手推單軌”等錯位姿勢,將重慶的交通景觀玩出了新花樣。

  今年春節后,濱江公園觀景台在社交平台走紅。這座觀景台本是為方便市民欣賞江景而建,對岸就是重慶“網紅”打卡地——軌道交通李子壩站。有游客發現在這裡可以拍出“吃單軌”的錯位效果,讓這裡搖身一變成為“舌尖上的景點”。

  “當初設計時,並未想到這裡會因錯位拍攝單軌而走紅。”華新街街道工作人員吳文文說。面對快速上升的熱度,街道迅速響應——增派志願者引導秩序、保持觀景台衛生,聯合城管部門加強周邊秩序管理,並計劃引入餐飲門店和文創市集,將觀景台從打卡點升級為消費體驗區。

  在距離觀景台3公裡的觀音橋商圈,另一處打卡點同樣引人注目——一塊放映著“我在重慶”4個大字的巨型廣告屏。夜幕降臨后,屏幕與城市燈光交織,頗具賽博朋克風格。自2024年初放映以來,這裡日均吸引近萬名游客。

  從濱江公園觀景台打卡“吃單軌”,到觀音橋商圈的“我在重慶”城市標識,再到江北星光68廣場星桂坊街區,江北區通過挖掘地形特色與城市符號,打造一批消費新場景。

  “流量來了,如何讓游客留下才是關鍵。”對於游客自行發掘的打卡地,江北區文化旅游委積極轉化運營,力求給游客提供更好的體驗。在觀音橋商圈,江北區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王麗娜站在打卡平台上,望向對面“我在重慶”廣告屏。她腳下的觀景台——原本不足100平方米的過街天橋,在今年春節前被拓寬,新增的花池錯層台階讓游客無需擁擠即可找到最佳拍攝角度。

  這種精細化服務並非孤例。在江北星光68廣場星桂坊街區增加亮化裝飾,燈光與玻璃牆的巧妙組合,將狹窄的街道延伸出縱深感,更便於拍照出片﹔在觀音橋商圈,熱力感應系統實時預警人流擁堵風險,公安部門成立“巡防快處隊”,5分鐘內就能抵達突發事件現場,為游客安全保駕護航。

  “把服務做細,真正滿足游客的需求,流量自然變成‘留量’。”王麗娜介紹,江北區引入專業設計團隊,將打卡點轉化為特色消費街區,延長游客的游覽時間﹔北城天街等商場以“我在重慶”為IP吸引眾多品牌入駐,打造吸引年輕人的主題消費區。

  “我們的目標是利用重慶地形,以小改動激活更大傳播潛力,打造獨特的文旅IP。”王麗娜說,“我們正計劃將濱江公園觀景台打造為新地標,串聯周邊鵝嶺瞰勝樓、陸海國際中心等標志建筑,把打卡點拓展成游覽區。”此外,江北區文化旅游委正在策劃一條新的旅游線路,將在蛇年春晚上亮相的7個江北區景點串聯成線,吸引更多游客。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8日 10 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28日 10 版)

(責編:秦潔、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