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走進水廠 “零距離”探秘生命之源

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屆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八屆“中國水周”。3月19日,重慶自來水公司以“提升供水安全韌性 賦能超大城市治理”為主題在沙坪壩水廠舉行開放日活動,來自沙坪壩小學和育英小學的50多名學生走進廠區,近距離參觀自來水制水工藝流程。
“沙坪壩水廠取水的原水來自嘉陵江,將江心水通過深井車間提升至配水井,經過原水管道到達水廠。”市自來水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原水到達水廠制水區后,經過混凝、沉澱,原水中的泥沙、大部分懸浮物得以去除,原水濁度大大降低。隨后,上層清水經集水槽匯流,進入過濾工序。隨后,在進入清水池前,投加了消毒劑次氯酸鈉,去除掉水中的細菌和病毒等。經過處理且達到國家標准要求的出廠水將通過二級泵房加壓,經過輸配水管網送到千家萬戶。
現場,水廠技術人員還讓小朋友們親身參與到制水小實驗中,感受一杯渾濁的水變清澈的神奇過程。“我不僅看到了水的寶貴,更看到了科技對咱們生活所帶來的便利。”沙坪壩小學四年級五班的王翊宸在參觀后水廠后說道,今后將提醒家人以及朋友都要節約用水,不浪費水資源。
“此外,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城市供節水領域專家學者及群眾代表分批次走進和尚山水廠,近距離參觀了自來水制水工藝流程,透過汩汩清流觸摸城市供水發展脈搏,直觀感受市自來水公司不斷提升城市供水安全韌性所作的不懈努力。”市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顏高鋒介紹。
據了解,面對超大城市復雜的供水格局和170余萬戶的供水需求,市自來水公司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改造,三年來,在前期基礎上,更新、改造老舊管網98公裡,新擴建20萬噸井口水廠二期工程,根據中心城區“總能力基本滿足,區域不均衡”的供水現狀,以長江、嘉陵江雙水源為主,構建互聯互通供水保障機制,形成成網成環、互聯互通、互相保障,形成可分、可組、可控的供水安全保障網絡。同時,聚力科技創新,建成覃家崗等7座全自動化無人值守車間,實現機組和閥門的遠程控制和遠程一步化啟停,完成和尚山水廠、沙坪壩水廠、北碚水廠智能水廠改造,智能加氯、加藥,輔助調度,實現供水經營的數據化、指標化以及信息化管控目標。通過“感知網絡覆蓋、生產設備智能調控、運營決策數據驅動”,有效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韌性。(張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