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城口:26家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 實現養老服務 “質” 的跨越

2025年03月28日17:17 |
小字號

近年來,城口縣民政局聚焦農村敬老院“小散弱”突出問題,積極探索“公建民營+區域整合+集約發展”改革。通過打好體制機制改革、資源優化整合、發展模式創新“組合拳”,實現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養老服務從“保基本”向“優品質”跨越,走出一條山區農村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創新體制機制 破解機構生存難題

城口縣民政局積極推行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改革,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有機結合,明確“兜底功能不削弱、國有資產不流失、養老用途不改變、服務水平不降低”的改革准則,將全縣26家公辦機構整體打包,由引入的專業養老企業進行托管。通過合同約定基礎服務標准與質量考核指標,建立財政補貼與績效評估挂鉤機制。

為破解運營成本較高、服務質量較低、入住率較低等難題,在養老機構實施標准化、集約化、專業化“三化改造”工程。先后投入2700萬元,對養老機構進行設施安全標准化改造升級,消除消防、食品等隱患點。開展運營成本集約化改造,建立“中央廚房+流動服務”機制,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可為周邊村(社區)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有效降低單床日均成本。

開展服務品質專業化改造,引進評估護理服務,新增失能照護床位450張,實施精神關愛項目12個。同時,依托“渝悅·養老”智慧平台,建立動態監測預警機制,設置床位利用率、服務響應率等12項預警指標,對連續3個月不達標機構啟動整改程序。目前,全縣累計調整養老機構管理人員50人次,淘汰不合格服務商2家,有效推動形成“能進能出”的良性競爭格局。

推進資源整合 構建協同服務體系

按照“中心輻射、片區協同、村級補充”的工作思路,城口縣民政局積極構建“1+5+N”三級服務網絡,即1個縣級指揮調度中心統籌資源配置、5個片區養護中心覆蓋20分鐘服務圈、N個村級互助點提供日常照料服務。通過資產劃轉、人員重組,盤活閑置床位510張,每年節約運維資金280萬元。

為進一步提升養老機構管理效能,建立“片區統一調度、服務統一標准、資金統一核算”的管理機制,組建由黨員、民政干部、護理專家、社工組成的跨鎮工作專班。實施“黨建統領”機制,將機構黨建情況、入戶探訪率、服務覆蓋率等8項指標納入考核,推動片區人均服務效率提升。同時,創新“基本保障+個性服務”模式,優化基礎服務6類42項,開發差異化特色服務“巴山驛站”心理慰藉等項目,推出市場化增值服務田園養老等消費產品。

優化發展模式 提升持續運營能力

為保障改革后的養老機構持續運營,城口縣民政局持續加大政策供給,出台《進一步優化“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機構集約化改革方案》,建立“基礎建設補貼+床位運營補助+績效獎勵”資金保障機制,對連續達標機構給予3年稅收減免。通過政企合作,設立養老機構綜合責任險,為院內每位老人提供最高87萬元的賠付保障,減輕托管機構后顧之憂。重點支持智慧養老等新興領域,實施“雙百人才工程”,與城口縣職業教育中心共建實訓基地,定向培養護理員。

另外,實施“銀齡講師”計劃,吸納退休醫護人員擔任講師,累計培訓持証護理員486名。創新“基本工資+績效獎勵+職稱補貼”薪酬體系,保障護理員薪酬待遇。同時,創新推出政府購買兜底床位佔比60%、預留40%發展康養旅居等業務的“兜底保障保基本、社會服務創效益”運營模式。部分片區的養老機構還通過開發農耕體驗項目,探索出“以院養院”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李明偉)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