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這份報告為重慶制造業節能減排開出“處方”

2025年03月30日07:37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面探索新路子,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是當前重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路徑之一。

其中,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做好節能減排是“關鍵一招”,但是如何推動“節”與“減”的可持續性?

由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聯動相關區縣歷時3年面向市內330家企業開展節能減排“綠色評估”后,《重慶市重點行業綠色生產水平提升政策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於日前發布,為重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開出“綠色處方”。

覆蓋面廣

330家企業來自汽車、裝備等支柱產業和30多個細分領域

《報告》所涉及的330家企業,來自汽車、裝備、電子等市內多個支柱產業和30多個細分行業領域。

在為期3年的評估進程中,項目方累計提出企業綠色發展實施方案1698項,推動112家企業創建市級“綠色工廠”,其中40家企業躋身國家級“綠色工廠”。

《報告》顯示,推動生產技術“低碳、循環”,以此增添產品“含綠量”,是當前渝企綠色發展一大亮點。

比如國家級“綠色工廠”重慶萬盛浮法玻璃公司的玻璃生產線,在投產時所產生的煙氣最高溫度達500℃以上,這些廢氣如果直排會造成熱污染。對此,企業建立了玻璃熔窯煙氣余熱發電項目,回收高溫煙氣用於發電,不僅避免了環境污染,每年還能滿足企業近1/4的用電需求。

“目前,我市已逐步形成三級貫通的綠色制造體系。”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開展“綠色評估”的標准與“綠色工廠”評估指標互通互聯,企業參照“綠色評估”報告逐項優化,讓申報“綠色工廠”通過率大幅提高。

雙重發力

企業邊接受“綠色評估”邊推進技改實施節能減排

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各區縣經濟信息委配合落實、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緊密聯動,這樣的“高位統籌+市區聯動+部門協同”方式,讓這一輪“綠色評估”從單個區域試點起步,一步步迅速推向全市全域。

“3年來,我們每年都會按照評估實施情況,前往相關區縣‘一對一’舉行‘綠色評估’啟動會。”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綠色低碳發展部負責人表示。

召開啟動會只是評估的開始,隨后評估團隊要前往企業開展“進場”測評,還要協調當地政府部門和行業專家,共同做好企業節能減排項目立項和技術支撐。

市級部門、行業服務部門和區縣政府三方高效聯動,有力推動了企業“綠色評估”和節能減排。

比如,位於萬州的重慶索特鹽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受“綠色評估”過程中,按照行業專家指導實施節能減排,將鍋爐生產線逐步更換為循環流化床鍋爐設備。

該節能項目的實施大幅降低了生產中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濃度,推動企業廢氣、灰渣、廢水等排放指標全面達到國家標准,為萬州環保治理提供了發展范例,實現企業效益和環保效益“雙豐收”。

評估效用

客觀准確的數據為把握制造業綠色發展現狀、制定產業政策提供依據

此番對企業實施“綠色評估”,還為主管部門精准把握全市制造業綠色發展現狀、制定產業政策提供了依據。

通過3年“綠色評估”,並結合《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節能減排與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推廣清單》《重慶市重點節能技術(設備)推廣目錄》等相應政策文件,評估項目組梳理出45項推薦共性節能減排技術,其中包括9項設備改造升級技術、9項工藝優化節能減排技術、10項資源高效利用技術,以及5項污染控制技術、6項智能化改造技術、6項節水改造技術。

市能源利用監測中心表示,通過對評估數據進行歸納,《報告》從行業類別、區域類別、企業規模類別等多個維度,分析出這些企業在能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水平、資源循環利用程度等多方面的情況,同時還圍繞其在管理、計量、設備和技術等方面的共性問題提出應對之策,有助於主管部門提前布局,制訂前瞻性綠色產業發展政策,引導產業結構調整。

市經濟信息委相關負責人稱,我市將以此次“綠色評估”形成的數據和《報告》為基礎,以“綠色工廠”創建為切入點,實現企業“綠色等級評定、綠色診斷服務、綠色技術推廣、綠色人才培養、綠色金融支持”等數字化應用,搭建具有重慶辨識度的“工業綠效碼”平台,為更多企業綠色化生產賦能。(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夏元)

(責編:莢天宇、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