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墨香代替煙火 “一封家書”寄哀思

3月31日,為推動殯葬移風易俗,重慶西郊福壽園開展“一封家書”為主題的祭拜活動,邀請市民以一封穿越時光的家書,與先人展開溫暖對話。以墨香代替煙火,用文字延續深情,讓傳統文化浸潤時代新韻,親情與溫暖在字裡行間靜靜流淌。
重慶首個器官捐獻主題展館“時光印記”展覽館。王斌攝
活動現場,參與市民紛紛在卡片上寫下對已逝親人的思念。“爸爸,我常常在夢中與您相見。那些夢境,如同真實一般,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在夢中,您還是那麼慈愛……”市民孫女士在信中潸然寫下對父親的思念。
除了書寫家書緬懷親人,現場,市民們還參觀了遺體器官捐獻紀念園區,通過共念悼詞、獻上鮮花,對捐獻者表達哀思與敬意。
活動當天,由重慶大愛渝商慈善基金會與西郊福壽園共建的公益生態葬區——博愛園面向重慶市市民無償提供100座公益生態安葬墓位。據介紹,博愛園將錄入安葬者信息和生前視頻影像進入雲平台,定期統一免費提供數字追思送行儀式和紀念活動,逝者親屬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進行“雲祭掃”,讓祭掃更加便捷環保,也充分彰顯社會關懷。
此外,西郊福壽園時光印記展覽館近日已建成開館,這是重慶市首個以“生命教育+紅十字文化”為主題的人文紀念場館。展覽館旨在向社會公眾普及遺體器官捐獻的重要意義,通過時光紀念展的形式,生動展現重慶市人體器官捐獻事業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同時,展覽館又以普通百姓的真實人生為核心,採用圖文、視頻、實物相結合的多維敘事方式,生動還原平凡人的不凡人生。
“展覽館的建成不僅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祭掃與緬懷體驗,更通過講述捐獻者的感人故事,傳遞生命大愛,點亮生命燈塔。”西郊福壽園時光印記展覽館館長何騰介紹,該館同步啟動全市遺物故事征集活動,鼓勵公眾提交承載特殊記憶的物件與故事。優秀作品將納入常設展區,打造持續生長的“百姓故事展覽館”。
此外,今年清明期間,西郊福壽園將推出多重“數智祭掃”緬懷空間,開展倡導文明追思、開拓數字紀念形式的清明系列活動。(周小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夜間施工、危岩落石…重慶多地解決居民"憂心事"
- 人民網重慶3月30日電 (陳琦)“附近工地夜間施工發出轟鳴聲”“家背后的危岩掉落石頭有安全隱患”……近日,重慶多地群眾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反映身邊的“憂心事”。接到群眾的留言后,重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迅速回應,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