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江津區2025年春季科級干部進修班開展沉浸式主題調研

2025年04月01日14:55 |
小字號

3月31日,江津區2025年春季主體班58名學員分成4個專題調研組,以“一線問計”替代“紙上談兵”,將課堂延伸至產業園區、機關單位、街道社區和田間地頭,圍繞“樞紐港產業園建設”“高標准農田提質”“文明城市創建”“民生福祉增進”等核心命題展開沉浸式調研。

解碼樞紐經濟:在立體交通網中尋策破題

在江津綜保區樞紐港產業園,第一調研組沿著多式聯運作業區實地踏勘,緊扣“一樞紐三高地”戰略定位,聚焦鐵公水空立體交通網絡如何激活產業集聚效應展開深度調研。在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學員們實地考察了“水公鐵”多式聯運體系。這個佔地1500畝的樞紐節點,通過6公裡專用鐵路與珞璜港實現“無縫換乘”,年吞吐能力突破千萬噸。當了解到江津班列開行量連續三年翻番,佔全市40%並穩居第一時,現場響起陣陣贊嘆。

“這裡不僅是貨物集散地,更是制度創新試驗田。”講解員介紹,珞璜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的投用,讓江津成為全市首個兼具水陸雙口岸功能的開放高地。

學員們走進上市企業威馬農機,詳細了解企業產品研發、生產流程以及市場銷售等情況。企業負責人劉經理介紹:“在當前鐵公水空立體交通網絡不斷完善的背景下,物流成本顯著降低、原材料供應及時性大幅提升,以及產品能夠更高效地運往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市場的實際體驗。”

學員們就如何進一步優化多式聯運流程、提升交通樞紐與產業園區的協同發展水平展開討論,為更好地實現 “一樞紐三高地”戰略定位,讓立體交通網絡持續釋放更大產業集聚效能出謀劃策,力求為江津綜保區樞紐港產業園的長遠發展探索出更具創新性與可行性的路徑。

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在政務服務中體驗式問診

“你們的安保人員配備了多少?怎麼保障窗口工作人員的安全問題……”第二調研組深入調研區政務服務中心,以“辦事群眾”視角沉浸式體驗審批流程,聚焦大廳布局、功能分區、日常巡護和安保措施等關鍵環節展開“體驗式”調研。

政務服務中心作為政府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其窗口服務質量和安保措施的完善程度直接關系到政府形象和群眾的滿意度。調研組通過現場辦結群眾訴求、與窗口工作人員深入交流、與安保公司現場座談的方式,形成“配備智能設備”“優化服務環境”“提升服務質量”等階段性調研成果,為服務一線的窗口工作人員安全“加碼”,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安全的政務服務環境,為打造“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提供精准化解決方案。

深耕田間地頭:在鄉村振興中探尋融合路徑

第三調研組深入吳灘鎮新靈村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與重慶新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農技人員共話丘陵地區農業現代化路徑。針對山地宜機化難度大、智慧農業應用不足等痛點,提出“田網、水網、路網”三網融合的建設構想,為提升農田綜合效益提供可操作方案。

“你們現在看到的這一片黑黢黢的土,不是普通的土,是通過發酵過的泥土,為了復肥更好地開展機耕機播﹔后面一片是新建好的烘干設備,去年才投入加工,可以烘干稻谷、花椒,非常的方便。”吳灘鎮新靈村村書記柳剛介紹。

走進全國文明村郎家村,調研組摸實情、聽民聲,精准剖析文明創建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確保調研成果切實對接群眾的迫切需求與期望。

郎家村村黨支部副書記蔡俊杰說:“郎家村作為全國文明村,自開展文明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村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更是充實了周邊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民生關切:在基層治理中提煉創新經驗

圍繞社區養老服務和基層治理課題,第四調研組走進幾江街道南門社區,通過實地考察社區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等場所,詳細了解服務內容、運營模式及存在的困難與挑戰。

學員們與社區工作者、居民代表圍坐交流,共同探討如何通過資源整合破題公共服務短板、以品牌化運營激活社區治理新動能,提出“智慧養老+志願服務”的創新模式,在一線實踐中總結可復制的基層治理“江津樣本”,為進一步有效提升養老服務的精准性和便捷性。

“辦公室裡想破題,不如田間走一路。”學員池俊的感慨道出了全體調研組成員的共同心聲。

此次沉浸式調研,不僅讓學員們觸摸到江津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搏,更在與基層干部群眾的“頭腦風暴”中找到了破題的“金鑰匙”。據悉,各調研組將以“小切口”調研破局“大戰略”,在兩周內形成兼具針對性與操作性的調研報告,為江津區委、區政府推進“一樞紐三高地”建設提供決策參考。(程亮)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