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沙坪壩雙碑街道:發揮政協職能 為改革發展探路

2025年04月01日18:06 |
小字號

提起雙碑,總會有人貼上標簽:秩序混亂、設施老化、停車難……誠然,隨著嘉陵集團轉型發展,原企業管理的大量老舊居民區移交地方形成“三無小區”,居民有意見、管理有難度,唯有“改變”,才有出路。

改,得有章法。變,要有創新。雙碑街道認真分析轄區“三無小區”治理現狀,針對難點痛點,借助老舊片區改造契機,提出實施“社區治理合伙人”新模式,旨在通過黨建統領、數字賦能、多方協同參與共同體提升治理效能,確保“三無小區”有“面子”,更有“裡子”。

居民舒心 政協助力

這個“社區治理合伙人”模式,是個什麼模樣?雙碑街道自由村社區黨委書記王明介紹,該模式以合伙人理念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以合伙人機制暢通群眾自治渠道,以合伙人團隊組織實施“自治物業”,實現網格“事事有人管、件件能閉環”的自治目標。

效果如何?通過推行“社區治理合伙人”新模式,典式樓片區網格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亂扔亂丟、亂挖亂種等問題得到根治,治安防控、清掃保潔和水電維修等公共管理高效有序,居民滿意度達97%。

居民滿意,管理有序,離不開沙坪壩區政協雙碑街道委員組的助力,委員組依托“渝事好商量”平台,聚焦老百姓的急難愁盼,深入社區實地調研,聽民聲,解民意,積極參與基層協商,以“新”以“情”為推動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徑而邁出了堅實步伐。

街道“心裡有底” 政協論証法理

拿“社區治理合伙人”新模式的由來舉例,其中就少不了政協委員的身影。

“我們轄區的政協委員就住在附近,他將長期蹲點調研后發現的亂象梳理成提案,這是促成雙碑街道蝶變的開端。”雙碑街道委員組長封傳悅介紹,經過對政協委員提案的有力推動后,街道開始以“繡花”功夫,以“穿針”耐心,實施城市更新。

新模式推廣,要有法律支撐。為此,沙坪壩區政協雙碑委員組依托“渝事好商量”平台,邀請相關專業人士,論証居民自治的法律基礎。

“全體居民作為‘社區治理合伙人’,推選出‘合伙人自治小組’開展實際運營,以公共事務為中心,收支全協商、全透明,同時承擔業委會、物業、矛盾糾紛排查調解等功能。”協商活動中,委員組成員與相關專業人士就經費共籌的合法性問題、空地的權屬問題、合伙人的法律地位問題、合伙人自聘清潔服務人員勞動期間的安全事故問題進行逐個論証,街道相關負責人聆聽條理清晰、引經據典地分析后,堅定了推進工作的決心與信心。

分析完“法理”,還要考慮“情理”。區政協雙碑委員組定期組織政協委員對轄區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將處理意見、方法整理成文,細致到每一步,有效加快了轄區的改革節奏,致力於推動轄區居民幸福感與獲得感不斷提升。

發展無小事 政協來獻智

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雙碑街道自由村社區遠大路片區、勤居村社區幼兒園片區建筑修建於上世紀90年代,磚混結構,均為9層以下步梯住宅,無物業管理老舊小區,基礎設施陳舊,公共區域設施建設不配套,街道爭取了專項資金對基礎設施、建筑風貌、公共配套、環境景觀等進行提檔升級。為進一步搞好項目前期相關工作,區政協雙碑街道委員組邀請區城鄉住建委、重大設計院建筑分院的專家進行實地考察,與居民代表面對面溝通交流,讓改造過程更暖心。

停車難是很多城市居民的一塊“心病”,尤其是老舊小區的居民,面對車位少、無序停車的窘境,更是傷透腦筋。為讓“老大難”變成“不再難”,區政協雙碑街道委員組依托“渝事好商量”平台,組織論証如何加強老舊小區公共空間停車秩序管理協商會。

“從供給端發力,增設‘臨時停車場’,同時規劃‘臨時停車點’,這兩者並不相同,需通過科學的動態管理辦法,讓車位從數量上接近百姓需求。”

“需要建立起一套‘人防+技防+物防+機制’的科學管理系統,要優化收費比例,老百姓實打實需要的車位,價格要稍降,容易造成擁堵且管理成本高的地段,可以適度上調價格。”

協商會上,參與政協委員各抒己見,如今的雙碑街道在居民停車問題上,有了一套系統的解決方法,轄區居民紛紛對此點贊。

要為百姓的生活服務,更要為大家的發展出力。雙碑街道借力老舊小區改造之機,利用轄區內留存大量的嘉陵工業文化印記,積極打造具有雙碑辨識度影視核心取景街區和特色風情老街,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筑巢引鳳。

轄區原有生活風貌如何最大程度保留,傳統店招、燈箱、海報、宣傳標語等元素如何有機融入街區,如何將影視取景點、年代感植入城市有機更新?

帶著一系列問題,區政協雙碑街道委員組發揮自身職能,邀請區文旅委、區住房城鄉建委等相關負責人,大家暢所欲言,為雙碑街道的未來描繪特底色,經過各方的踴躍論証,一個獨具魅力的特色街道即將和廣大游客見面,甚至在各大影視作品中,也將出現更多雙碑元素。(黃亞輝、唐秋伏)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