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店經濟看渝北|京東圖書:為重慶讀者消費體驗做“加法”

首店、首牌、首秀、首發,稱為商貿領域“四首”。在全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四首”一直是各地競相搶佔的商業商貿“制高點”。它就像一杆標尺,丈量出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近年來,渝北區在試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區中,將“四首經濟”作為激活消費新動能的強引擎,持續加大“四首經濟”的培育發展力度,吸引國內外品牌在該區域首次開設門店,使品牌價值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耦合。“四首經濟”在渝北區的蓬勃發展,折射出渝北商業商貿高質量發展的現實,也為渝北國際消費中心區建設提供新的助力。
人民網重慶頻道陸續推出“首店經濟看渝北——人民網對話渝北區首店品牌企業代表”系列訪談,一起去了解渝北區試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區背后的故事。本期欄目我們邀請到的是京東圖書領閱空間重慶大悅城店店長雷偉。
“首店經濟看渝北——人民網對話渝北區首店品牌企業代表”系列訪談對話雷偉。金秋橦攝
看好渝北文化消費市場
全國首家京東圖書領閱空間入駐
人民網重慶頻道:請簡要介紹一下京東圖書領閱空間的特色和亮點。
雷偉:京東圖書領閱空間是京東圖書全新啟動的城市閱讀體驗項目,其宗旨是以閱讀體驗為核心,全力打造“閱讀+N”的全新空間模式。重慶大悅城店是全國首家京東圖書領閱空間,它依托於大悅城內峽谷景觀基礎上打造,提供會員借閱和特惠購書服務,定期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家“有溫度”的書店,希望為重慶讀者帶來更多不一樣的體驗。
京東圖書領閱空間重慶大悅城店。牛琳迪攝
人民網重慶頻道:眾所周知,京東是知名的頭部電商企業,主營偏電器類,為什麼會跨界到圖書行業,還在重慶渝北開了實體圖書店呢?
雷偉:是的,大家都知道京東多年來深耕線上和物流,在貨品源頭和配送時效方面已經佔據國內非常領先的地位。京東圖書經過幾年的積累,已經在圖書供應渠道、質量和價格方面打好了堅實的基礎。線下開店的嘗試,就是為了適應新的市場需求,更加個性化、更便捷地提供社區服務,把京東圖書線上的優勢順利地轉到線下服務消費者。
我們在布局籌備線下實體店時,目光便瞄准了西南。首先,在前期的考察調研中,我們發現重慶渝北的文化消費市場一直表現得非常活躍。一是年輕人居多,喜歡新鮮、有創意的內容,比如一些設計感強的空間、特色鮮明的文化活動。他們還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消費體驗。二是渝北的文化消費市場匯集了很多高端消費人群,他們更看重品質和個性化體驗,比如會選擇一些特色化、定制化的服務。
其次,選擇渝北主要是因為這裡的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客流量大,營商環境也很好,有利於我們品牌價值的傳遞。特別幸運的是,從調研考察到選址落地的過程中,渝北區委、區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對我們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因此,渝北成為了我們打造全國首家京東圖書領閱空間的不二選擇。如今,我們的店已經算是整個區域的“網紅店”了,吸引了很多忠實粉絲。
線上線下持續發力
打造渝北文化消費新地標
兒童繪本沙龍寓言故事。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重慶頻道:剛剛您也提到,京東圖書領閱空間是一家“有溫度”的書店,能不能具體說一說,京東圖書領閱空間是怎樣滿足重慶文化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的?
雷偉:是這樣的,通過這幾年深耕於重慶的文化消費市場,我們發現讀者對線下圖書場館的需求在不斷升級,比起單純的閱讀,大家更多地是需要一個兼顧社交屬性、學習成長、精神享受等多種需求的復合空間。
比如前面提過的文化活動,我們會定期舉辦作家簽售會、見面會、藝術家訪談、文化主題沙龍等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借助品牌資源的優勢邀請知名文化創作者來店裡,與讀者近距離交流。這不僅滿足了讀者對文化創作者的好奇心,也增強了讀者與書籍之間的情感連接。
事實上,在我們看來,京東圖書領閱空間與重慶讀者不僅僅是“商店與顧客”的關系,而是希望通過這些特色服務為重慶讀者的消費體驗做加法、為生活品質做乘法,從而滿足他們更高的精神需求,這是與線上和線下店鋪相比的最大優勢。
《流浪地球》簽售會。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重慶頻道:作為渝北區的新晉企業代表,您對渝北區未來的經濟發展有哪些期待和展望?未來有哪些發展規劃或戰略布局?
雷偉:渝北區正在試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區,對於企業和普通市民來講,這都是一個極大的機遇和利好。作為渝北區的新晉企業代表,我們希望渝北區借這個契機,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加大力度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服務業,滿足市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同時,希望渝北區在數字經濟中也持續發力,通過數字化平台的推介,讓京東圖書領閱空間成為渝北文化消費新地標。我們計劃通過3~5年的線下及線上持續發力,通過開展讀書會、推薦優質書籍等活動,讓讀者在店內有計劃地閱讀,感受有溫度的歸屬感,讓閱讀無處不在。(唐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院士專家齊聚 共商超大城市自然災害精准防御新路
- 人民網重慶4月9日電 (劉政寧、姚於)作為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的超大型城市,重慶市如何更好地防范極端天氣、洪災、地災等自然災害?4月8日,重慶市氣象局舉行致災天氣數智融合預報預警重點實驗室學術工作會議,並通報介紹了致災天氣數智融合預報預警重點實驗室建設相關情況。 本次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談哲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宋君強,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的專家齊聚重慶。…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