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經濟看渝中:“固巢養鳳”與企業同頻發展

近年來,渝中區持續推進“樓均論英雄”改革,樓宇經濟持續增長,連續三年摘得“中國樓宇經濟標杆城區30強”,已形成40棟樓宇稅收超億元,161棟樓宇稅收超千萬元的載體方陣。
其中,大石化片區作為渝中樓宇經濟布局的重點區域,以樓宇為載體,推動了企業集聚和經濟增長,也激發了區域發展的經濟活力。
人民網重慶頻道推出《從“筑巢引鳳”到“固巢養鳳”——樓宇經濟看渝中》系列訪談,一起去了解樓宇經濟如何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企業向上生長的故事。
本期我們邀請到的是中國煤科重慶設計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晗。
人民網重慶頻道:作為入駐渝中總部城產業園區的第一家總部企業,中國煤科重慶設計院的發展情況如何?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入駐渝中總部城產業園區?
中國煤科重慶設計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張晗:中國煤科重慶設計院組建於1953年,經過72年的發展,從傳統行業設計院發展成大型綜合性的勘察設計集團,目前已經有34個勘察設計院所、3家子公司、4個駐外分支機構,主要從事工程建設、綜合能源和生態環保業務。
在渝中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我們虎頭岩辦公區正式投入使用,也是入駐渝中總部城產業園區的第一家總部企業。當初之所以選擇總部城,是有兩個方面的考量。
在企業發展方面,總部城的園區規劃定位,是以發展總部經濟為核心的產業園區,布局了國央企總部集群。不僅有兩院區就近辦公的地理便利,總部城所處的核心位置也節約了員工們的通勤時間。總部企業的聚集也給我們的發展帶來一些資源。
在營商環境方面,虎頭岩院區的購買和使用,得到了渝中區區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區級各部門有事報到、無事不擾,不到一年的時間新辦公區就裝修完畢,順利開業。
人民網重慶頻道:近期,渝中區推出了樓宇綠色化改造技術導則,中國煤科重慶設計院作為樓宇經濟的參與者和設計者,在樓宇低碳、綠色改造方面,有哪些典型的設計案例和設計經驗?
中國煤科重慶設計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張晗:聚焦樓宇低碳綠色改造方面,我們以技術支撐渝中區商業商務樓宇的綠色低碳化改造工作,編制的《渝中區既有商業商務樓宇綠色化改造導則》是全國首個既有商業商務樓宇的綠色化改造標准,建立從“標准-項目實施-效果評價”的完整解決方案,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既有商業商務樓宇綠色化改造更新模式。
我們同時開展了重慶科技館綠色低碳化改造工作,通過採用江水源熱泵、光伏發電等技術,實現該項目改造后減碳率超33%。
人民網重慶頻道:今年以來,渝中區推動《樓宇經濟行動計劃》,支持企業向專業服務、科技創新服務等方向發展。中國煤科重慶設計院在科技創新等產業方向上,有哪些自身發展優勢?
中國煤科重慶設計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張晗:當前,傳統的勘察設計企業遇到極大挑戰,通過科技創新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是勘察設計企業能夠跨越行業周期的必由之路。
圍繞重慶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建設目標,作為發起單位參與組建國家“建筑用氣凝膠應用推廣工作組”,以高性能氣凝膠絕熱材料為載體,推動新材料產業化應用並在渝中區創新應用場景。
作為重慶市龍頭型重點軟信企業、重慶市滿天星計劃“北斗星”培育企業、重慶市住建行業數字化試點企業,我們在專業服務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字技術、數字化產品,賦能客戶和項目,有效提升項目品質和服務效率。
我們積極參與零碳園區建設工作,在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的環評工作中,採用最優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技術,實現涂裝環節有機廢氣去除效率93%,實現園區運輸環節碳零排放。
我們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積極探索,以專業的技術支撐為各類建筑和園區提供能源咨詢、改造和托管業務,節約了大量的能源支出,有效減少了碳排放。
人民網重慶頻道:在重慶扎根70多年,中國煤科重慶設計院深度參與了哪些典型的城市建設案例?
中國煤科重慶設計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張晗:我們參與了眾多重慶典型的城市建設。比如,重慶朝天門廣場是我們參與設計的,提出了“揚帆啟航”的設計理念,也是重慶直轄的標志性作品。一江之隔的重慶市規劃展覽館也是我們的典型設計案例,也是春節晚會重慶分會場所在地。近年來,我們還陸續承接了重慶市青少年活動中心、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城市中心、重慶市人民醫院等一系列代表性作品。
此外,我們還參與了重慶一系列老舊社區的城市更新項目。在中山二路社區紅星亭坡片區老舊社區舊改項目中,我們貫徹“無障礙”設計理念,新增棧橋、電梯,修建無障礙坡道、無障礙折疊型通道、設置爬樓機,讓所有居民都能共享公共資源,幫助行動不變的老人實現“無障礙到家門”,也獲得了2023年全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優秀典型案例。(段志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院士專家齊聚 共商超大城市自然災害精准防御新路
- 人民網重慶4月9日電 (劉政寧、姚於)作為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的超大型城市,重慶市如何更好地防范極端天氣、洪災、地災等自然災害?4月8日,重慶市氣象局舉行致災天氣數智融合預報預警重點實驗室學術工作會議,並通報介紹了致災天氣數智融合預報預警重點實驗室建設相關情況。 本次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談哲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宋君強,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的專家齊聚重慶。…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