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共榮
——近4000家企業集聚江北打造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高地

3月17日,懂車帝汽車商城(重慶店),消費者在此選購二手新能源汽車。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開欄語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為全國發展大局作貢獻。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市委書記袁家軍多次強調,大區大縣是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主發動機,要強化擔當、開足馬力,努力在全市高質量發展大局中挑大梁、作貢獻。對重慶的大區大縣而言,挑大梁既是責任更是機遇,不僅要在“量的合理增長”上走在前列,更要在“質的有效提升”上示范引領,撐起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向上勢頭。
即日起,本報推出“決勝‘十四五’ 大區大縣挑大梁”欄目,報道大區大縣如何聚焦“六區一高地”建設,勇於擔當挑大梁,立足各自的產業、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打造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改革成果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3月17日下午3點,位於江北區青崗坪立交附近的懂車帝汽車商城,一名二手車檢測師正在調試新研發的D-BOX設備。這個銀色的“智能集裝箱”能在15分鐘內完成328項檢測,誤檢率比人工降低60%。“以前看二手車像拆盲盒,現在每顆螺絲釘的歷史都能查到。”他指著屏幕上跳動的檢測報告說,這裡記錄著每輛車的“前世今生”。
18個月前,抖音集團旗下懂車帝App運營實體落戶重慶江北區。在汽車重鎮重慶,懂車帝飛速成長為行業頭部平台,正在重構中國汽車流通和服務業的底層邏輯。
企業的遷徙軌跡,往往折射著區域經濟的深層脈動。“我們認真落實市委賦予的‘五個先行示范’要求,提質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江北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4年全區規上軟件行業和規上互聯網行業的營收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優化產業磁場
行業龍頭紛至沓來
時間倒回到幾年前,傳統制造業大區、新型工業化強區江北站在產業變革的關鍵節點。
“抓住生產性服務業,就是抓住未來!”江北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彥凱表示,在國際上,一般用“兩個70%”來衡量經濟發展水平——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0%,生產性服務業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0%,“與這個標准相比,我們還有明顯差距。”
江北區對全國優質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進行了地毯式搜索。
“得知懂車帝正在尋找優勢區位支持,想實現快速發展后,區裡立即成立了攻關小組,多次前往對接。”黃彥凱回憶,當時區裡准備將智能網聯與軟件信息兩大產業的疊加效應轉化為懂車帝的發展沃土。
“中國的汽車產業市場規模達到8萬億元,汽車新零售模式正逐漸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催生了行業線上線下融合的變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說。
事實上,懂車帝內部也在著手謀劃。這個創立於2017年的汽車垂類平台,盡管流量日益龐大,但此前一直聚焦線上信息服務。2023年,懂車帝全面整合抖音、今日頭條等平台的汽車內容運營,在江北區落地運營實體。這一消息引發行業關注。
懂車帝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此過程中,江北區領導的一句話讓他記憶猶新,“我們不做政策窪地,要做產業高地”。
懂車帝選擇重慶,最為看重的,的確是產業生態。“一是因為這裡的汽車產業基礎雄厚﹔二是開放優越的營商環境﹔三是龐大的汽車消費用戶﹔四是有65所高校,每年能輸送超10萬名相關專業畢業生。”該負責人如數家珍。
早在幾年前,江北區就開始布局生產性服務業,其中尤其強調產業生態。經過幾年發展,江北區規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已達343家,其中不乏懂車帝、360、滴滴等行業龍頭。
重構產業生態
突破行業既定模式
有了這些行業龍頭的加持,江北區開始大刀闊斧地對相關行業的既定發展模式進行突破。
為何要突破?許海東直言“行業痛點不少”。以汽車產業為例,傳統燃油車產能過剩與新能源車需求井噴的矛盾日益尖銳,放大到整個制造業,產業集群規模普遍不大,整體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核心研發、工業設計、產品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欠缺﹔產業競爭力整體較弱,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制造業品牌較少。
這些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在於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還不夠充分,需要鼓勵龍頭企業來打通上下游的關鍵環節。
“傳統買車,顧客要去4S店。而在懂車帝App上,顧客線上就可以完成看、選、買一輛車的全過程。有很多顧客通過車型庫、直播和短視頻等方式,仔細了解某款車型,然后網上預約,去商場看車及試駕,大大縮短了決策和交易流程。”懂車帝相關負責人說,這樣賣車就可以更加數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過去,一個4S店的銷售人員,平均一個月也就賣出去幾輛車。但通過懂車帝數字化的運營方式,一個門店的流量和銷量都可能會成倍增長,甚至可能一個人就賣出去幾百輛車。對於汽車品牌而言,借助懂車帝這個平台,既節省了成本又增長了銷量,何樂而不為?
這是懂車帝參與汽車銷售的邏輯,同理也可以放到汽車營銷上。
過去,每家汽車品牌都有市場部門,都要聘用大量推廣人員,但效果顯然不如做內容運營和數字化營銷的“玩家”懂車帝。“既然如此,我們也可以幫主機廠做互聯網推廣服務。”該負責人說,他們已經與110個汽車品牌建立起這種服務關系,后者因此省下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支出。
此外,還有汽車后市場的萬億級蛋糕。由此,新車及二手車交易、主機廠互聯網推廣、汽車后市場,構成了懂車帝的主要營收板塊。
“我們不只是把企業招進來就完事,而是要提供全程的生態鏈服務,甚至參與企業發展。”睿創(重慶)科技園負責人、重慶中睿國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唐顯葒告訴記者。
園區內的中科睿信(重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北斗智慧雲關聯企業,主要做監測自然災害的數據服務,2022年初創時面臨資金困難。唐顯葒敏銳地覺察到這個公司的高成長性,向其投資數十萬元,助其茁壯成長。
從此,睿創(重慶)科技園得以快速成長,短短3年就聚集了近200家企業,產值突破百億元。
“用服務為制造賦能、以服務促產業提質。”江北區大數據發展局副局長周小笛說,將從多個維度推動產業升級,讓多種業務創新在重慶率先落地,逐步向全國拓展,走出一條“試驗田—標准化—全國化”的成長路徑。
變革漣漪擴散
“數據優勢”催生制造業升級
模式更新,催生制造業的升級和變革。
“懂車帝本身就是從用戶內容起家,深度擁抱交易業務和汽車產業后,逐步從用戶內容平台變成了產業生態平台,其在生產性服務業上的價值更加凸顯。”江北區經濟信息委副主任王莉介紹,重慶車企已調整研發方向,智能座艙的迭代周期大幅縮短。
與此同時,懂車帝的內容生態正在重塑汽車文化:《懂車試驗場》獨創的“安全帶對比實驗”和新能源車極端環境測試,成為行業標杆,各類實測和汽車數據庫覆蓋上萬款車型,5億汽車興趣用戶在這裡形成獨特的消費社群。
“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從‘制造優勢’轉向‘數據優勢’。”許海東認為,“以后,汽車的生產、銷售,以及售后,都會因數字化形成一個循環,一方面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趨勢,推動產業研發與創新,促進產業、服務升級﹔一方面推介汽車產品和服務,幫助汽車品牌更好地走向市場、走向世界。”
這種變革的漣漪正在擴散。
去年11月8日,深圳日浩會計師事務所正式簽約入駐重慶江北嘴會計產業園,成為入駐產業園的第一家企業。這標志著我市首個、全國第二個專業化規模化會計服務產業園,在江北區誕生。
和傳統的會計服務不同,江北區將產業發展、人才轉化、行業研究等有機結合:去年10月,會計產業園與重慶工商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從會計智庫研究、事務所定制班、數字化轉型、學生實訓等方面對產業園企業進行賦能。
以懂車帝、會計產業園、睿創科技園等為龍頭和代表,江北區已匯聚了近4000家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去年9月出台的《江北區現代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明確了“打造全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高地”的總定位,吹響了該區進一步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的號角。
暮色中的江北嘴中央商務區,燈光次第亮起,這裡已成為重慶數字經濟的新地標。在某個服務器集群裡,無數購車咨詢正在轉化為精准的產業信號﹔在長江上游的某個工廠,智能生產線正根據消費熱力圖調整排產計劃。
“江北區將聚焦軟件信息服務業,將其升級打造為支柱產業集群,助推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通過大力實施‘滿天星’行動計劃,在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上走在前,在推進數字重慶建設上作示范。”指著牆上的江北區“22411”現代制造業集群規劃圖,黃彥凱躊躇滿志,“重慶的汽車產業和江北的生產性服務業正在經歷一場變革。而我們,有幸參與其中!”(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顏安 彭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院士專家齊聚 共商超大城市自然災害精准防御新路
- 人民網重慶4月9日電 (劉政寧、姚於)作為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的超大型城市,重慶市如何更好地防范極端天氣、洪災、地災等自然災害?4月8日,重慶市氣象局舉行致災天氣數智融合預報預警重點實驗室學術工作會議,並通報介紹了致災天氣數智融合預報預警重點實驗室建設相關情況。 本次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談哲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宋君強,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的專家齊聚重慶。…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