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夜間無感作業”模式
重慶軌道交通電梯改造項目獲“電梯世界工程獎”
2025年04月11日07:17 | 來源:重慶日報網

4月8日,記者從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獲悉,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電梯改造項目近日從全球217個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2025年度電梯世界工程獎”。
據了解,今年,全球共有217個項目參評,分為9個類別,每個類別評選1個最佳項目,獲獎率僅為4.1%。2號線改造項目獲得自動扶梯、現代化更新類別大獎,是9個獲獎項目中唯一的軌道交通類工程。
該獎項是全球電梯行業最高獎項,由全球30多名行業專家組成評審團,採用嚴苛的多維度評審體系進行遴選,至今已評選27屆。這是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首次問鼎“電梯世界工程獎”,標志著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設施更新技術已躋身世界頂尖行列。
記者了解到,2號線改造項目涉及較場口站至新山村站區段的18座車站、119台電梯,每天對超過60萬人次的出行產生影響。
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聯合施工單位首創“夜間無感作業”模式,實現乘客“零感知”狀態下,對119台電梯進行煥新升級。
新技術新工藝在此次電梯煥新中大顯身手。2號線改造項目依托三維激光掃描與超聲波探傷技術,通過不破壞電梯原有框架、僅更換磨損核心部件的方式進行升級,使得停機時間縮短至每部電梯6小時內,使改造工作能在夜間完成。另外,新技術應用還減少了鋼材消耗,節約成本約1200萬元。
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后的電梯接入了物聯網平台,能全天候實時監測電梯運行狀態、零部件壽命等情況。另外,電梯增設無障礙設施,採用多種綠色節能技術,電梯運行過程中的能量可以回收,轉化為清潔電力實現節能降耗。(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何春陽)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院士專家齊聚 共商超大城市自然災害精准防御新路
- 人民網重慶4月9日電 (劉政寧、姚於)作為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的超大型城市,重慶市如何更好地防范極端天氣、洪災、地災等自然災害?4月8日,重慶市氣象局舉行致災天氣數智融合預報預警重點實驗室學術工作會議,並通報介紹了致災天氣數智融合預報預警重點實驗室建設相關情況。 本次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談哲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宋君強,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的專家齊聚重慶。…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