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動態

乘風破浪勢昂揚 砥礪前行續華章

江北區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5年04月18日18:53 |
小字號

在江北區,民營經濟不僅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更是創新與活力的代名詞。2024年,江北區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現近1000億元,民營經營主體超13.64萬戶,佔全區經營主體總量的98%以上,3家企業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上市企業數量與市值穩居全市首位。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江北區從政策精准滴灌到政企雙向奔赴,從智慧政務賦能到資源公平配置,江北區正以系統性改革為民營企業厚植沃土,書寫新時代的“江北答卷”。

助企惠企 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

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策的精准支持。江北區聚焦“三支持、三優化、一助力”,出台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條,破解發展難題,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出台打造最優營商環境20條、推動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江北“極核引領”15條等重大舉措,量身定制11個方面、54條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包”,單項最高支持金額達到“千萬”級。同時,建立重點民營企業庫,常態化監測運行情況,通過“真金白銀”和“定制服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江北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暨“百千萬”聯系服務經營主體全覆蓋推進會舉行。江北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助企惠企過程中,五裡店街道的“遷址攻堅戰”成為服務企業的標杆。

重慶一隻酸奶牛食品連鎖有限公司作為江北土生土長的餐飲龍頭企業,經過十年發展,已擁有近2000家門店,年營業額突破1.2億元。

“原有場地不具備安裝戶外廣告的條件,停車位緊張,租金成本逐年攀升,但業主方不願讓步。”2024年初,該企業總部因場地陳舊、租金上漲等問題需要遷址。

五裡店街道在走訪中得知這一難題后,迅速成立專項工作組,化身“免費中介”,全面梳理轄區寫字樓資源,陪同企業實地考察融景中心、珠江國際等多處備選場地。在選址過程中,街道發現企業意向場所因承重問題無法滿足研發需求,隨即協調科金中心提供全新5A甲級寫字樓,並推動園區方調整租金政策、改造排水管網。

最終,企業在原租金成本不增加的情況下,辦公面積擴大15%,實現“總部+研發培訓”一體化布局。“政府的服務像‘及時雨’,讓我們扎根江北的決心更堅定。”企業相關負責人感慨道。

這一案例的背后,是江北區“政策找人、服務上門”的主動姿態。正如江北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所言:“企業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企業卡在哪裡,我們就疏通哪裡。”

“清”上加“親” 構建民企和諧政商關系

去年,清廉重慶建設總專班組織開展了新一批清廉重慶建設標杆案例和優秀實踐案例推薦工作,江北區成功入選“清廉重慶建設標杆案例”4個,“清廉重慶建設優秀實踐案例”3個,排名全市第二。

廉潔高效的企業生態是營造區域良好營商環境的基礎。近年來,江北區持續深化“清廉護企”行動,把黨風廉政建設作為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積極構筑制度防線、思想防線,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為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注入“廉動力”。

“辦不成事”窗口。江北區委宣傳部供圖

優化營商環境,既要“清”又要“親”。

大石壩希爾頓惠庭酒店自2024年1月試營業以來,區位優勢顯著,但“用工荒”“停車難”“客源不穩”三大難題一度讓其陷入困境。“試營業期間人員流動性大,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顧客體驗感下降。”酒店負責人坦言。

大石壩街道通過“百千萬”聯系服務市場主體全覆蓋大走訪捕捉到這一情況后,立即靠前服務,精准施策——通過精准投放招聘信息解決用工缺口,協調長安集團置換閑置地塊建設100余個停車位,並聯動轄區企業簽訂長期內購協議穩定客源。

解決完三大運營難題后,酒店入住率躍升至85%,年營業額突破1200萬元,成功領跑全區住宿行業。“政府的快速響應,讓我們感受到‘家’的溫暖。”酒店負責人表示。

從區發改委獲悉,近年來,江北區持續深化“百千萬”聯系服務市場主體全覆蓋,突出橫向協同、縱向貫通,重塑政商互動模式,把親商安商轉化為量化可視的實際行動,建立686個網格,配備1300名專員,服務全域14萬經營主體,建立“立交立辦”企業訴求閉環管理機制,三年來累計服務25萬家次,解決企業訴求1.9萬個。

機制創新 增強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觀音橋商圈的“流量密碼”是機制創新的生動寫照。去年,位於北城天街的“我在重慶”LED屏走紅網絡,日均人流量超5萬人次,但也引發交通擁堵、設施承載力超負荷等問題。

區商圈辦創新“1+4+N”黨建專屬服務企業網格機制,將管理難題轉化為發展課題——加固天橋護欄,運用數字城管實時監測人流,智能啟動限流疏導預案﹔通過政企聯動打造“我在重慶”主題街區,引入本土文創品牌,優化消費動線﹔增設休閑座椅、景觀打卡平台,舉辦“城市回信”等文化活動提升體驗感。

“我在重慶”大街區。江北區委宣傳部供圖

同時,區商圈辦充分挖掘主題街區文化內涵,以“山城浪漫,重慶名片”為內核,厚植原創文化,先后打造並引進“我在重慶”集合店、喧鬧東方大氣茶、嗨吃貓等本土原創品牌。

改造后,“我在重慶”大街區全網曝光量超10億次,“我在重慶”官方文創店的水晶小挂件日銷1000余件,周邊商家銷售額同比增長30%,助推街區上半年零售額同比增加超2億元,成為重慶文旅消費新地標。“政府既當好‘安全員’又做好‘服務員’,讓流量真正轉化為發展動能。”區商圈辦負責人表示。

數字化改革是江北區優化服務的“關鍵一招”。一直以來,江北區不斷堅持“機制創新”增強民營經濟發展活力,以“軟實力”吸引市場主體投資江北、建設江北、扎根江北。由此,新舉措、新嘗試不斷實現。

率先在全市投用市場監管智慧終端,個體工商戶設立實現AI審批,服務辦件超4萬家次。上線全市首個政府合同履約監管平台,填補監管空白,食品安全等13個領域實現線上監管、遠程監管﹔西部金融法律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務平台,金融案件智審平台2.0版將集團案件立案時間縮短至32秒,受理金融案件5萬件,涉案標的額達120.5億元。

此外,江北區首批試點上線新電子稅務局,提供智能應答19萬次﹔延伸服務觸角,梳理50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進園區,鋪設社區“雲綜窗”遠程導辦系統,完成1300個事項流程系統配置,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承接全市跨區域協同辦稅服務試點,跨省互動40余次,把“兩地跑”變“就地辦”。迭代升級“小江都能辦”品牌,強化“辦不成事”窗口管理,“好差評”“民呼我為”處理率、滿意率均為100%。

機會均等 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

2024年9月,江北區首宗出讓的標准地由新城片區企業重慶溯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成功摘牌,地塊面積93.74畝。

此前,深交所上市企業——重慶溯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因新能源汽車市場熱度持續升溫,急需修建智能生產基地滿足產能。“企業旁邊雖有塊空地可以利用,但隔了個小山坡,無法使用。”企業負責人焦急不已。

強大的土地空間支撐是厚植企業發展的土壤,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滋養企業發展的陽光,在企業需要支持的時候及時響應,就是雨露。港城管委會在走訪中了解該企業訴求后,立即積極謀劃、多方聯動,為企業發展提供土地保障。

重慶溯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江北區委宣傳部供圖

重慶溯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成功摘牌該標准地后,港城管委會積極協調自然資源部門推動“三証齊發”,通過“提前介入審查、內部業務融合、信息資源共享”的方式,實現交地與交証“無縫銜接”,主動將以往“接力跑”的串聯辦理模式改變為現在“一起跑”的並聯跟進模式,在最短時間內同時向建設單位發放“三証”,實現了交地和開工“雙同步、零時差”。

重慶溯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擴能之路,是江北區優化發展空間,推進工業項目“標准地”出讓工作的生動實踐。這一案例不僅展現了江北區資源高效配置的能力,也印証了全區黨員干部以“用戶”思維,與民營企業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服務理念。

此外,江北區建立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每年滾動儲備民間投資可參與重大項目30個以上,發布民間投資機會清單400余項,投資空間超千億﹔通過舉行“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國資民企協同發展資產推介會,2024年,引進落戶重點企業162家,簽約金額超1100億元。

從政策扶持到機制創新,從優化服務到保障公平,江北區以“無事不擾、有呼必應、說到做到、服務周到”的誠意,打造“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截至2024年,全區民營企業滿意度測評連續四年位居全市第一,營商環境便利度連續三年全市第一。

未來,江北將繼續強化服務納稅人意識,全方位營造禮遇企業、尊重企業的氛圍,不斷迭代服務機制、升級服務政策,力爭2025年新增民營市場主體3萬戶,民營經濟總量超1050億元,為重慶市打造民營經濟發展高地貢獻江北力量。(張柳萌)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