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填補重慶文旅版圖世界級地質品牌空白

雲陽世界地質公園成功創建

2025年04月19日09:4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4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雲陽地質公園為世界地質公園,這是我市創建的首個世界地質公園——4月18日,市政府新聞辦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雲陽世界地質公園成功創建消息。

發布會上,市級相關部門及雲陽縣負責人分別介紹了雲陽世界地質公園在科學研究、保護利用、文旅開發等方面的情況,稱其“填補了重慶文旅版圖中世界級地質品牌的空白”。

使雲陽真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據了解,世界地質公園與世界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並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三大旗艦品牌,其核心理念是“保護、教育和可持續發展”。

雲陽世界地質公園的成功創建,是重慶近年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成果。

雲陽世界地質公園地處長江三峽庫區腹地,總面積1124.05平方公裡,以聞名遐邇的中侏羅世恐龍化石群、龍缸喀斯特地貌為特色,輔以長江上游自然生態環境和珍稀野生動植物,並融合雲陽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土家少數民族文化,集科普教育、民俗文化、休閑度假、生態觀光於一體。

“這塊‘金字招牌’價值超乎想象,使雲陽真正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也給雲陽帶來了發展機遇。”雲陽縣委書記陳道彬說,比如,世界地質公園間的交流互動將為雲陽參加國際性交流合作、展示推介提供更多機會﹔“雲陽產”農特產品、“雲陽造”工業制品將走得更遠、賣得更遠﹔能撬動更多文旅項目、產業項目落地雲陽,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雲陽世界地質公園裡藏著哪些寶貝

擁有世界級恐龍遺址核心資源、獨特自然生態顯著標識、悠久歷史文化深厚底蘊,這是雲陽世界地質公園的三大特點。

本世紀以來新發現的、世界罕見的恐龍化石群——這是雲陽世界地質公園裡藏著的最重要的寶貝。據介紹,公園內已探明化石露頭區域長達18.2公裡,橫跨整個侏羅紀中期,被譽為“世界恐龍化石長城”,發掘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侏羅紀單體恐龍化石牆,命名了普安雲陽龍、朐忍渝州龍、普賢峨眉龍、元始巴山龍等6個新屬或新種恐龍。此外,雲陽新田溝組恐龍動物群,填補了世界恐龍演化史空白,具有全球性的科學價值。

其次,雲陽世界地質公園山水交融、林茂物豐,自然生態獨特多樣,是長江上游重要的自然生態屏障。其中,龍缸天坑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被譽為“天下第一缸”,龍洞、大安洞、石筍河峽谷等景觀構成了完整的岩溶系統,具有很高的科學和美學價值﹔原始森林和高山草場等自然景觀壯美秀麗、渾然天成﹔動植物種類豐富,擁有長江鱘、靈貓、水杉等57種國家級保護動植物。

此外,地質公園內保留著眾多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1197處古建筑、古遺址等列入《全國文物分布圖》。其中,張飛廟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珍藏著漢唐以來大量碑刻字畫,被譽為“巴蜀勝景、文藻勝地”﹔宋元山城防御體系磐石城素有“夔門砥柱、川東屏障”之稱,是地質遺跡和文化遺產結合的典型代表﹔土家族風情又為地質公園增添了濃郁的文化特色。

充分發揮“金字招牌”品牌效應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世界地質公園品牌效應,更好統籌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陶曉鋒表示,雲陽世界地質公園將在資源保護上展現更大擔當、科普教育上推出更多創新、可持續發展上實現更大突破。

具體來說,重慶將以世界地質公園保護為抓手,構建“地質公園+生態屏障”融合保護新模式,通過優化整合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等,構建跨生態單元的復合型保護網絡,推動自然資源從“封閉保護”轉向“系統共生”﹔策劃開展地質資源保護國際性活動,建立跨區域共建共保共享發展機制,共同探索高水平保護新模式,切實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依托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豐富資源,我市將以雲陽世界地質公園建設為抓手,引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先進理念,打造“地質+生態”的研學路線,開發“地質+文化”的科普產品,推動地質故事與長江文化、巴蜀文化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地質科普教育標志性成果,為“大三峽”文旅賦予新內涵、豐富新場景、增添新動能。

同時,創新世界地質公園與城市營銷、文旅業態、消費市場等深度融合發展模式,聯動周邊省市打造地質資源文旅產品、地質遺產IP聯盟,豐富生態康養、文化創意、低空經濟等一批消費新業態,打通生態價值高質量轉化通道,推動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劉翰書)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