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推薦

國際咖啡節吸引18個國家和地區、36個國際機構,以及210多個相關品牌參加

“小咖啡”給重慶帶來大機遇

2025年04月20日09:37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四月十八日,二○二五重慶國際咖啡節在渝中區解放碑十字金街拉開帷幕,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逛展品鑒。記者 尹詩語 攝\視覺重慶

4月18日,2025重慶國際咖啡節在渝中區開幕。

現場,哥倫比亞、意大利、法國、韓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36個國際機構,以及星巴克、COSTA、雀巢等210多個咖啡相關品牌聯合參展,為重慶市民、游客和嘉賓帶來了一場咖啡“嘉年華”。

重慶國際咖啡節始於2015年,迄今已舉辦9屆,吸引了眾多來自世界各地、全國各省市嘉賓、專業觀眾、相關品牌及優質商家參加,成為一場融合咖啡產業集聚、貿易對接、文化體驗、技能大賽等節、會、展、賽於一體的咖啡行業盛會。

重慶不是咖啡原產地,為何多年持續舉辦咖啡節?答案是:一顆顆小咖啡豆的背后,蘊藏著助力重慶發展的大機遇。

一杯咖啡

產業背景: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迅速突破萬億元大關

咖啡,被譽為“黑色的金子”,與茶、可可一同被稱為世界三大飲料。當前,咖啡是世界上交易量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商品,也是一條涉及種植、加工、貿易、零售等眾多環節的龐大產業鏈,影響著全球數億人的生活和工作。

巴西、哥倫比亞、越南、印度尼西亞等是全球主要咖啡生產國,而在消費端,歐美國家長期佔據主導地位。比如,芬蘭年人均咖啡消費量高達1080杯,挪威為891杯,冰島為783杯,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近年來,中國咖啡市場增長迅猛,成為全球咖啡市場發展的新引擎。戴德梁行重慶公司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董事馬麗華介紹,中國咖啡產業規模從2020年的1364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313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3%。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迅速突破萬億元大關。

隨著國內市場對咖啡需求的快速增長,中國咖啡貿易格局逐漸由貿易淨出口變為淨進口,且進口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2023年,中國咖啡淨進口差額已達9.63億美元,進口金額為11.06億美元。

“我國人均咖啡消費量在快速增長。”馬麗華說,2016年,中國年人均飲用咖啡杯數僅為9杯,到2023年已上升至16.74杯,雖然與咖啡消費大國相比仍有差距,但增長速度讓人驚訝。

重慶咖啡產業的發展勢頭同樣強勁。從咖啡店數量來看,重慶已從2015年的80家發展到2024年的3265家,位居全國前十。從連鎖化率來看,重慶咖啡門店連鎖化率約31%,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顯示出較高的產業成熟度。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區年人均咖啡消費達28杯,遠高於全市17杯的平均水平。“這與渝中區的產業結構有很大關系。”馬麗華表示,咖啡消費場景主要集中在“專業服務業周邊”,而渝中區是重慶專業服務業的領先地區。同時,渝中區商貿、旅游、金融等業態發達,也為當地咖啡消費提供了豐富場景。

一場盛會

重慶國際咖啡節成連接世界文化橋梁

咖啡不僅是一種飲品,還被譽為“連接世界的紐帶”。

作為一種全球性商品,咖啡的生產、加工、貿易涉及眾多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復雜的全球價值鏈。比如,咖啡豆需要從產地國運往全球各地的烘焙廠和咖啡企業,制作咖啡的機械設備和周邊產品同樣需要在全球范圍內流通,而各類國際咖啡展會則促進了各國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

咖啡這個全球化的產業,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帶來了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更為各國交流提供了載體。

以哥倫比亞為例,它是全球第三大咖啡出口國。在本屆咖啡節期間,哥倫比亞的“山海同醇”咖啡禮盒將在現場進行全球聯合首發。

哥倫比亞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聖地亞哥·甘博亞表示,中國是哥倫比亞咖啡在全球第六大市場,且潛力巨大。

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周毅表示,咖啡是跨越國界的“世界語言”,重慶國際咖啡節不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一座連接重慶與世界文化的橋梁。哥倫比亞用百年傳承的種植技藝,為我們奉上各式精品咖啡。重慶正在積極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將為各咖啡相關品牌輻射全國市場提供重要窗口。

“希望通過本屆咖啡節,讓廣大市民朋友沉浸式感受咖啡的魅力,也讓更多中國消費者了解‘一杯好咖啡’背后的風土故事與人文情懷。”周毅說。

本屆咖啡節期間還舉辦了2025重慶國際咖啡採洽會,集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咖啡生豆產地貿易商、咖啡機具廠商等代表,鏈接重慶跨境電商、連鎖咖啡品牌、咖啡零售商、品質酒店等採購方,為各方提供高效對接合作橋梁。

據統計,2025重慶國際咖啡採洽會當場簽約成交金額超5000萬元。

一個目標

重慶將打造咖啡產業貿易新高地

從咖啡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重慶國際咖啡節有著非同尋常的帶動作用。

市商務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彭和良介紹,重慶國際咖啡節已成為全國知名的“咖啡節IP”,自2015年以來,帶動全市落地、集聚3000余家咖啡店鋪,對全市咖啡產業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

“我們將進一步做靚這一IP,‘以節為媒’引進更多國際知名咖啡品牌,推動‘咖啡+’跨界融合發展,加快培育咖啡貿易新業態、構建全鏈條咖啡產業生態圈,助力重慶打造咖啡產業貿易新高地。”彭和良說。

作為重慶國際咖啡節的起源地,渝中區在重慶咖啡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36年,全市第一家咖啡店就是在解放碑誕生的。”渝中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謝東介紹。

如今,渝中區已經有700余家特色咖啡店,數量佔全市1/5,密度居全市第一,特別是解放碑-朝天門區域的咖啡店密度,在全國也處於領先位置。所以,渝中區未來必然是重慶發展咖啡產業的主陣地之一。

對此,馬麗華建議,渝中區應該聚焦打造咖啡貿易產業高地、打造世界咖啡交易窗口和創新“咖啡+”特色場景及體驗三個方向發力。具體而言,可進一步豐富咖啡品牌矩陣,補足年輕化、國際化咖啡品牌種類,孵化本土咖啡品牌並將“渝咖啡”文化推向全國。

同時,渝中區可以通過支持發展企業總部經濟、開放型經濟以及咖啡企業創新創業等舉措,完善生豆貿易、生豆烘焙、咖啡門店、咖啡培訓、咖啡包裝產品、咖啡器具等咖啡產業生態﹔借助國際性咖啡展覽會、咖啡師比賽、互聯網線上服務平台等,擴大“咖啡朋友圈”。

謝東表示,下一步,渝中區將打造聚勢共生的咖啡產業新高地,預計未來三年咖啡門店將突破1000家,咖啡茶飲產業規模翻一番、突破40億元。(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責編:蓋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