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給電網做體檢 這個團隊自研出“順風耳”“火眼金睛”

2025年05月09日07:08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四月二十八日,龍英凱和青年突擊隊隊員分析分布式聲成像定位系統抓拍的聲學圖譜。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四月二十八日,龍英凱和青年突擊隊隊員分析分布式聲成像定位系統抓拍的聲學圖譜。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青春名片

國網紅岩(電科院試驗)青年突擊隊:一群有膽有識的青年,把懸崖峭壁、江湍急流作為他們的“試驗場”,在智能電網、數字新基建等領域不斷鑽研,獲得授權專利165項,以青春之筆書寫時代答卷。

4月28日,在江北區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實驗室裡,國網首席專家、國網紅岩(電科院試驗)青年突擊隊隊長龍英凱緊盯屏幕上的“彩色聲場雲圖”。這張圖由其團隊自研的分布式聲成像定位系統拍攝而來。

過去幾個月,龍英凱團隊為疆電入渝工程渝北換流站的GIS(氣體絕緣開關設備)進行耐壓試驗。龍英凱說,特高壓設備會通過特殊方式訴說自己的“隱疾”。他們手握的“聽診器”,則是一台能“看見”聲音的聲學相機。

科研靈感竟來自交管抓違章鳴笛

2024年起,國網紅岩(電科院試驗)青年突擊隊承接了一個看似簡單卻極其艱巨的任務——給特高壓GIS設備做耐壓試驗,確保新安裝的供電設備正常運行。

GIS設備長達幾百米,一旦試驗中發生放電故障,很難准確找到故障點。傳統方法是靠耳朵聽聲辨位。“這好比在嘈雜的菜市場裡找一道咳嗽的聲音。”龍英凱團隊剛接手任務時一籌莫展。

在一次“頭腦風暴”上,大家卡在某個技術點上,室外汽車的鳴笛聲更是讓隊員心煩意亂。突然,“啪”的一聲,隊員譚笑從座位上跳起來說:“交警抓違章鳴笛,不是用聲學相機嗎?咱們能不能也搞個類似的系統,像‘順風耳’一樣捕捉放電故障?”

之前有人用過單台聲學相機做檢測。但是特高壓設備長度長、面積大,相機怎麼弄?“把多台聲學相機組網,覆蓋整個試驗范圍,行不行?”有隊員大膽說出想法。

說干就干。這幫年輕人白天跑現場、晚上啃資料,連續奮戰6個月,終於研發出了全國首套分布式聲成像定位系統。

這套系統有多厲害?1秒鐘就能鎖定故障點,比傳統方法快100倍。在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銅梁巴岳站和±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疆電入渝)渝北換流站的特高壓設備試驗中,該系統成功捕獲了10次放電故障,准確率100%。

打破摸黑停電做試驗的傳統

前些年剛參加工作時,龍英凱總跟著師傅深夜加班做GIS設備耐壓試驗。師傅告訴他:“試驗技術要求必須停電,既要確保試驗安全,又要減小停電對用戶的影響,隻能凌晨來做了。”

當時龍英凱有個大膽的設想:能不能找到一個不停電開展試驗的方法?

隨后,龍英凱和幾個年輕人開始了攻關,“最瘋狂的時候我們三天三夜沒合眼,整宿整宿地開展仿真計算和試驗驗証。”最終,他們成功研發出了全國首套不停電耐壓試驗神器——GIS同頻同相耐壓試驗裝置。

彼時,重慶火車北站北站場擴建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它的一條專用供電線路由國網重慶110千伏龍壩變電站輸出。“龍壩變電站進行了擴建,為了保障安全的電源供應,我們必須對擴建工程的設備進行耐壓試驗。”龍英凱說,“這個變電站對很多重要用戶供電,即便在深夜做試驗,也沒辦法全站停電,我們研發的試驗裝置剛好派上了用場。”

這項技術一經問世就引起很大關注,不僅獲得重慶市技術發明二等獎等5項省部級榮譽,目前還推廣到全國18個省份,累計減少停電損失數十億元。

以專業知識巧妙識破劣質變壓器

與隊員們相比,李永福年齡稍大,但始終保持著年輕人的沖勁。

“前些年市場上冒出了一批劣質變壓器,帶來嚴重安全隱患。”對此,李永福內心非常著急。

每次做完試驗,李永福和其他隊員連夜查找相關的論文。這時,關於塞貝克效應(第一熱電效應)的文獻逐漸進入他的視野。

“不同材質的熱電勢有差異,鋁的熱電勢要高些,我們憑借這個,不用拆開外殼就能識別銅鋁材質。”李永福和隊員夜以繼日泡在實驗室兩個月,終於捕捉到變壓器運行時銅鋁接點微弱的熱電勢差,研發出了全國首台變壓器材質無損檢測儀。

近年來,國網紅岩(電科院試驗)青年突擊隊共獲授權專利165項、省部級以上獎勵24項,6項成果實現轉化。(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崔曜)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