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原創

生態環境部發布《2024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25年06月05日14:22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重慶6月5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5日,2025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重慶舉辦。會上,生態環境部發布《2024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4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安全形勢保持穩定。

空氣質量穩中向好。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達到29.3微克/立方米,比2023年下降2.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2%,比2023年上升1.7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例為0.9%,比2023年下降0.7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PM2.5平均濃度比2023年分別下降0.9%、0.9%和4.8%,優良天數比例分別上升3.9個百分點、1.5個百分點和2.6個百分點。全國空氣質量達標城市共222個,比2023年增加19個城市。

地表水環境質量繼續改善。地表水I∼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90.4%,比2023年上升1.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6%,比2023年下降0.1個百分點﹔210個重要湖庫中,水質優良湖庫數量佔比為77.1%,比2023年上升2.5個百分點。重點流域水質進一步改善,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珠江流域、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和西南諸河水質持續為優,鬆花江流域水質首次由輕度污染改善為良好。長江干流連續5年、黃河干流連續3年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全國地下水水質保持穩定。地下水Ⅰ∼Ⅳ類水質點位比例為77.9%,比2023年上升0.1個百分點。

管轄海域海水水質基本穩定。管轄海域夏季符合一類標准的海域面積佔比97.7%,比2023年下降0.2個百分點。全國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優良(一、二類)水質比例為83.7%﹔劣四類水質比例為8.6%,主要分布在遼東灣、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283個海灣單元中,162個海灣優良水質面積比例超過85%,其中125個海灣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100%。

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土壤重點風險監控點重金屬含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2%。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優先監管地塊實施污染管控率達到75%。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以上。

自然生態狀況總體穩定。生態質量指數(EQI)值為59.95,生態質量綜合評價為“二類”,表明中國生物多樣性較豐富、自然生態系統覆蓋比例較高、生態結構較完整、功能較完善。全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陸域國土面積比例超過30%,森林覆蓋率超過25%。

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地級及以上城市聲環境功能區晝間、夜間達標率分別為95.8%、88.2%,比2023年分別下降0.3個百分點、上升1.2個百分點。

核與輻射安全態勢總體平穩。未發生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表1級及以上的核事件或事故,放射源輻射事故年發生率穩定在每萬枚1起以下。全國輻射環境質量、重點核設施周圍輻射環境水平以及海洋輻射環境狀況總體良好。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煤炭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53.2%,比2023年下降1.6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28.6%,比2023年上升2.2個百分點。截至2024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6.3億噸,累計成交額430.33億元。

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高標准推進“無廢城市”建設,“113+8”個城市和地區加快落實“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任務和工程項目。深入推進新污染物治理,聚焦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全氟化合物、抗生素等重點領域,印染、涂料等重點行業,啟動兩批17省份共計23個新污染物治理試點項目。

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還公布了2025年度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名單以及2025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先進典型名單。其中,六位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分別為清華大學教授、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執行主任李金惠,游泳奧運冠軍張雨霏,歌手周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高級記者、主持人王冠,帆書APP創始人、首席內容官樊登,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興海。這是自2019年以來,生態環境部聘任的第七批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

(責編:陳易、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