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福存先生京劇表演藝術傳承晚會亮相北京

“歌悠遠,指如蘭。眼動春山,俏麗儼然。”6月6日晚,“福耀菊壇·典范長存——沈福存先生京劇表演藝術傳承晚會”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觀眾們以最大的熱情,表達著對沈福存先生的追思與致敬。演出結束,演員幾次謝幕,觀眾仍不願離去。
沈福存先生有著“四川梅蘭芳”“山城張君秋”的美譽,1935年,他生於重慶巴南,13歲入厲家班學藝,1949年首次登台演出,藝術生命長達70余年。他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京劇代表性傳承人、首批一級演員,曾任中國戲曲學院特聘教授、重慶京劇院終身藝術顧問。他的代表作品《玉堂春》《王寶釧》《鳳還巢》《春秋配·撿柴》,被譽為標志性的“沈氏三出半”。2021年11月11日,87歲的沈福存在重慶辭世。
2025年是沈福存誕辰90周年,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旅委共同發起了“福耀菊壇·典范長存——京劇大家沈福存先生藝術成就學術研討系列活動”,本次晚會正是其中重要單元。
當晚演出分為三大篇章,分別體現了沈福存先生表演藝術思想體系中,以“不拘一格、兼收並蓄”“活用程式與用活程式”“心系劇場、觀眾至上”為代表的鮮明主張。
晚上6點左右,記者在梅蘭芳大劇院看到,全國各地戲曲院團紛紛送來鮮花祝賀演出成功,前來看戲的觀眾除了戲迷,還有來自各劇種的眾多名家,人們從四面趕來,既表達懷念,也一睹名家風採。
年過七旬的戲迷劉億麗說,從父母輩起就是張派戲迷,20世紀90年代,沈福存進京巡演,他們一家曾前往觀看。“人山人海,盛況空前,名不虛傳。我覺得更難得的是,沈先生的女兒沈鐵梅也成了戲曲大家,藝術就這樣得以代代傳承。”
“我真的非常感謝喜愛我父親的同行們、觀眾們,你們的熱愛讓我父親的藝術得到傳承。”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動情地說:“感謝今天的相聚,我向父親致敬,更要向所有關心中國戲曲藝術並為之付出的藝術家們致以深深的敬意。”她同時對家鄉重慶表示感謝:“這片文化熱土見証了父親為藝術燃盡的一生。未來,我將秉著父親的遺志,繼續做好藝術傳承工作。”(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趙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重慶市決賽舉行
- 人民網重慶6月6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6月5日至6日,由團市委、市教委、市科協、市社科聯、重慶社科院和市學聯聯合主辦,重慶大學、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承辦的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重慶市選拔賽決賽暨2025年度中國青年科技創新“揭榜挂帥”擂台賽“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主擂台賽啟動活動在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科學會堂舉行。 本屆競賽自3月啟動以來,得到了重慶各大高校的積極響應和學生的廣泛參與,共有76所高校、14.5萬余名學生參加,從全市2.1萬余件作品中推選出1124件參加市賽。…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