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6號線東站段長啥樣?來看“劇透”

作為重慶東站綜合樞紐的重要配套工程,軌道交通6號線東站段將與重慶東站同步投用。這條全長7公裡的線路,將茶園片區與主城核心區的通勤時間縮短至15分鐘。這條線路有哪些特色、亮點?我們一起去看看。
簡約中的“山水寫意” 重慶東站站點山城元素滿滿
軌道交通6號線東站段起於重慶東站,中途經桃花橋站、百樂園站,終點接入已運營的6號線劉家坪站,共設4座車站。整條線路的裝修設計延續了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公共區裝修“巴山渝水”的設計理念,同時巧妙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乘客在出行中也能感受到山城韻味。
走進軌道交通6號線東站段重慶東站站點,天花板上一個個鏤空小菱形組成了“樹葉”圖案,中央立柱上裝飾著以山茶花、吊腳樓為元素的浮雕畫,導視標識一目了然,整體冷白色調配上暖黃線條讓站點看上去明亮通透、簡約大氣。
軌道交通6號線東站段重慶東站站點。唐鑫攝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軌道運營公司項目四公司副總經理鄒羽介紹,重慶東站站點以“暢通融合、綠色溫馨、經濟藝術、智能便捷”為原則,以“山水千裡、黃桷參天”為立意,將重慶市市樹黃桷樹樹葉的形式與地鐵裝修工程有機結合在一起,不僅豐富了站廳的層次感,而且在保留傳統裝修的前提下滲透出現代裝飾語言。
鄒羽說,重慶東站站點工程裝修工程體量非常大,總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6 號線東站段先期開通實施部分建筑面積約10萬平方米,裝修工程量在重慶軌道交通建設單站中位居首位。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建設管理部工作人員趙東陽介紹,重慶東站是6號線東站段起點站,6號線垂直於國鐵線路引入。軌道重慶東站站廳位於重慶東站綜合高鐵樞紐地面一層,其中6號線站台層位於該樞紐地下二層。通過重慶東站樞紐,旅客不僅可乘坐軌道交通6號線東站段在此換乘重慶東站始發的高鐵,未來還可以在這裡與軌道24號線、27號線等軌道交通以及長途客運、公交等進行無縫換乘。
屋頂變身發電站 “自發自用”節能又高效
百樂園站最具特色的是其高架站台上的“波浪韻律”吊頂,鋁方通材質的吊頂通過波浪形排列,抽象表現兩江交匯的靈動。
桃花橋站在裝飾上運用藝術手法,充分提取山水的自然形態,再以抽象的表現形式加以修飾,使其延續既有風格的同時,打造獨一無二的山水概念。
劉家坪站是在原有的站點上進行了改造,此次改造不但對原有站台進行了擴建,還在新建的屋頂上建設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站。中國電建總承包部項目經理陳德強介紹,分布式光伏電站通過採用光伏組件,可以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
目前,劉家坪站和百樂園站都安裝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陳德強介紹,劉家坪站光伏系統總裝機容量約60千瓦,百樂園站光伏系統總裝機容量約65千瓦,設計壽命25年,總發電量為4.88萬度和5.24萬度。
“光伏發電站的電能並入到站點既有電網中,可用於站點的動力和照明系統。”陳德強說,這種“自發自用”模式,既能保障站點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同時也能促進能源的高效利用。
劉家坪站屋頂光伏發電站。中國電建供圖
3500噸梁體空中轉體對接 最大角度19度
由於施工場地的特殊性,6號線重慶東站段施工需要跨越既有6 號線,且呈斜向交叉狀態。為最大程度降低對既有線路運營的影響,保障施工安全,管理團隊與施工單位最終決定採用橋梁轉體工藝進行施工。
在既有6號線兩側,施工團隊先完成T構連續梁的澆筑工作,而后以橋墩為軸,借助先進的液壓牽引系統,將兩座長100米、重3500噸的混凝土連續梁同步逆時針轉動,最大轉體角度達19度,最終兩段梁體實現精准對接。
施工團體相關負責人介紹,劉家坪站轉體的成功是重慶軌道交通領域,首次實現連續梁跨越既有軌道交通線路的轉體。標志著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技術在復雜環境下實現新突破,為后續同類工程積累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彰顯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在技術攻堅、工程管理領域的卓越實力,對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發展、提升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水平具有深遠意義和示范價值。
重慶軌道交通首次實現連續梁跨越既有軌道交通線路轉體。中國電建供圖
地下“穿越”濕地公園 採用專利技術更環保
重慶苦溪河市級濕地公園位於南岸茶園片區,屬於河流型濕地公園。這裡垂柳依依,碧水清淺,荷葉田田,水草十分豐茂,是附近居民常去休閑娛樂的親水公園之一。
軌道交通6號線東站段工程施工時,盾構機需下穿苦溪河濕地公園。“正常情況下,盾構機下穿時會擾動濕地公園影響區的土壤,對濕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施工單位中國電建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最大程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他們採用了重慶軌道院設計發明的“一種用於超淺埋盾構隧道穿越水體的穩固結構”專利技術。
一般來說,線路埋深的深度至少要大於盾構機洞涇一倍(本項目為6.28米),而採用這種設計專利技術后,施工時大大減少了覆土厚度,苦溪河濕地公園處線路最淺埋深僅有3.3米,施工單位在施工時採用分幅施工,施工完畢后保住了河床土壤,在本次施工可能的影響區域布置了100個人工魚礁,大大減少了對濕地公園生態環境的影響。
該名負責人表示,這種專利技術確保了隧道在水體下方的長期穩定性,兼顧了工程安全與生態保護,使線路鋪設在山地城市克服地形高差條件下運營線路縱坡更加合理,提高了乘客出行舒適性。(唐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行進中國丨記者vlog:百年老街別樣新
- 在山城重慶的長江邊,有一個充滿古老文藝氣息的百年老街,如今已成為眾多游客探訪重慶、city walk的首選路線。在這裡,不僅可以在古香古色的建筑中感受歷史的厚重,還能在眾多文創小店、咖啡館和溫馨食鋪中體驗現代生活的煙火氣息……這裡就是重慶新晉寶藏之地——下浩裡。…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