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城口:巴蜀美麗庭院繪就和美鄉村新圖景

胡虹 左維
2025年06月17日16:34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美麗庭院”是和美鄉村的細胞,承載的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4年10月,在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下,城口縣修齊鎮白果村啟動“百家百業—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建設,將“美麗庭院”建設逐步從庭院布局等形象美,向家風文明、庭院經濟等風尚美、產業美延伸拓展。

規劃布局推動村貌嬗變

漫步白果村,一幅“田間宅院三兩家,林繞稻香花滿枝”的風景畫便在眼前徐徐展開。所到之處草木蔥蘢、流水潺潺、鳥語花香。走進村民家中,庭院內外干淨整潔,院內花草繁盛,屋內整齊有序,村民臉上笑容洋溢。

然而,曾經的白果村以採礦為生,給村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如何轉型成了破局難題。

白果村地處城口13個旅游景區腹地,是重慶亢谷景區及周邊旅游地的必經之路,位於任河百裡畫廊中心位置,人口集聚效應強。這裡“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於是,白果村決定舍棄錳礦經濟,保護生態環境,轉型推進“美麗庭院”建設工作。

結合錯落有致的房屋布局,引入“美麗庭院”發展概念,聚焦五小庭院打造,保留白果村原有的“丘林宅田、和諧相生”的風貌特色,進一步盤活白果村的院落和土地資源,推進微設計、微改造、微提升,發揮鄉村工匠隊的鄉土技藝,採用土石、磚瓦、木竹等鄉村材料和農耕器具進行規整和點綴,保留村庄原始風貌,嚴禁大拆大建,展現鄉村發展歷程。

共建共享締造美好生活

據了解,“百家百業”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圍繞“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理念,發揮設計下鄉專家團隊指導作用,深入了解村庄建設需求,緊密結合白果村村庄功能定位、區位條件、產業特色、人文底蘊資源稟賦,從“村落價值、村風村貌、產業融合”方面著力,以農文旅多產業融合發展策略打造巴蜀美麗庭院。

為了充分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在項目前期申報過程中,鎮村干部及設計規劃師先后70余次走進群眾家中宣講“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建設政策,描繪和美鄉村新圖景,一期99戶農戶簽訂意向建設協議,為項目順利落地白果村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一戶一策”,充分征求群眾意見,遵循群眾日常生活習慣,對項目建設范圍內的65棟農房進行建模設計。在施工過程中,已吸納60余名村民參與建設,既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也讓村民親身感受到了村庄蛻變。

村風村貌轉變了,村落價值提升了,白果村還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之路,著力打造集農耕文化、農事體驗、勞動教育於一體的研學目的地。精心設計路線,串聯起採摘園和特色作坊,為游客提供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體驗,今年來吸引雲陽、開州及本地5000余中小學生開展研學體驗。

“我們抓住研學旅行熱潮,把農戶家的農田、菜園子、廚房都變成了研學的資產,盤活了更多資源,將研學收益的2%納入集體經濟收益,真正做到了效果共享。在后期的項目運行中,我們將完善推行‘村級+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讓村民變‘股民’,在家門口致富。”白果村黨支部副書記袁景超表示。

業態多元助力經濟提效

自實施“巴蜀美麗庭院示范片項目”以來,白果村將美麗院景嵌入振興願景,因地制宜探索庭院經濟,通過特色種養、特色手工和特色休閑旅游等產業,盤活村民住宅及房前屋后的閑置空間,推動白果村村民就業增收和鄉村產業結構優化。

白果村村民鄭海燕,結合自家庭院門口的櫻桃樹林,在設計團隊的幫助下,充分優化庭院布局,打造出圍爐煮茶品鑒區、柴火烹飪體驗區等多功能復合小院—“如你所院”,吸引眾多縣內游客到小院體會人間煙火,在忙碌的生活中尋找到內心的寧靜與滿足。

環境好了,風貌變了,引來了“新村民”謝小紅。她在白果村租下一棟閑置農房,憑借自己精湛的廚藝,開了一家農家樂。在問及她為什麼要選擇到白果村創業時,她說,“這裡原鄉資源豐富,民風淳朴,庭院風格別致,交通條件便利,周邊基礎設施配套成熟,成本投入相較於其他地方要低一點,經濟壓力不大。”

不僅如此,白果村充分挖掘手工藝匠人,探索“四面八坊三十六院”業態布局,為傳統手工藝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們重拾老手藝,利用閑置房,打造特色院落作坊,推出臘肉坊、炕面坊、豆腐坊、湯圓坊等特色作坊。吸引多個抖音直播團隊落地,實現助農銷售達600余萬元。老手藝與現代體驗結合的模式,帶動了白果當地34戶庭院經濟主體參與,進一步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責編:劉政寧、張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