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市民休憩游玩增“樂” 為游客打卡體驗添“彩”
重慶推出專項行動打造最美河湖岸線

日前,重慶市第七號總河長令發布,在全市開展打造最美河湖岸線專項行動。6月17日,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河長辦副主任宋剛勇表示,將聚焦各級河長“領銜”、各部門聯動2個關鍵點統籌推動本次專項行動,從筑牢河湖安瀾防護屏障、建設綠色生態水韻廊道、打造開放共享親水空間三個方面予以實施。
“良好的水生態環境是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期盼,打造干淨清爽、開放共享的河湖水域空間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民生大事。”宋剛勇說,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部署開展本次專項行動,旨在進一步鞏固提升我市近年來岸線治理保護成效,通過打造一批親水生態岸線,逐步推動河湖水域岸線空間、親水便民設施開放共享,努力讓廣大群眾享有見山見水、生態美麗的河湖水域岸線公共空間,給市民休憩游玩增“樂”,為游客打卡體驗添“彩”。
強化岸線分區分類管控
宋剛勇表示,市水利局及市級相關部門將通過強化河道水域岸線空間管控,實行岸線保護區、保留區、開發利用區、限制區分類管控,嚴格管控開發利用強度和方式,促進岸線保護和利用。
例如,在長江干流(重慶段)河勢基本穩定、岸線利用條件較好,岸線開發利用對防洪安全、河勢穩定、供水安全以及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河段劃分了27段開發利用區、共185.81公裡,用於建設取排水口等項目開發利用。
與此同時,通過強化涉河建設項目和活動管理,對跨河、穿河、穿堤等各類涉河建設項目進行全過程監管,保護河湖岸線生態本底。通過對河道管理范圍內“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問題持續開展排查整治,遏制突出問題增量、減少存量。
加強受損岸線生態修復
從工程治理的角度夯實岸線生態底色,也是本次專項行動的重點之一。
首先,推進受損河湖水域岸線復綠和生態修復。對三峽水庫消落區按照保留保護區、生態修復區和工程治理區實行分區管理,保障良好生態功能。例如,在嘉陵江江北區順水寺段、嘉陵江北碚區東陽段實施生態修復項目。到2027年,全市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自然岸線率分別達到93.6%、85.6%、93.6%以上。
其次,實施水域岸線工程治理。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等工程實施,提質建設長江重慶段“兩岸青山·千裡林帶”,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到2027年,治理三峽庫區消落區庫岸環境100公裡,累計建設“兩岸青山·千裡林帶”250萬畝,建成不少於80條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特色山地生態清潔小流域。
此外,還將打造生態緩沖帶。因地制宜推進長江、嘉陵江、烏江等重點流域、城市河段及其他重要水體河湖生態緩沖帶建設。到2027年,建成河湖生態緩沖帶120公裡。
推動岸線生態價值轉換
“接下來,市水利局還將會同相關部門從親水便民的角度推動岸線生態價值轉化。”宋剛勇表示,一方面,科學規劃建設城市綠道,依托河湖岸線自然形態,推進沿河、沿湖綠色生態廊道、親水生態岸線建設,建設一批公共體育設施、水文化展示設施、沿河步道等親水便民設施,並逐步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到2027年,“兩江四岸”累計建成濱江公共空間7個、濱江驛站42處,貫通200公裡濱江步道。
另一方面,有序推進水域岸線空間、親水便民設施開放共享,實現還岸於民、還景於民、還河於民。同時,重點聚焦開州區漢豐湖、雲陽縣長灘河等加快打造集水上運動、濱水康養、文旅休閑、綠色金融等於一體的水經濟產業鏈,聚力打造涉水特色IP,推進岸線資源生態價值轉化,推動“以河養河”。
宋剛勇稱,市水利局將會同相關市級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切實增強群眾因水而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系統重塑大江大城河湖水域岸線風貌,聚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的標志性成果。(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劉翰書)
數讀·重慶打造最美河湖岸線>>>
到2027年——
●全市長江、嘉陵江、烏江“三江”自然岸線率分別達到93.6%、85.6%、93.6%以上
●治理三峽庫區消落區庫岸環境100公裡,累計建設“兩岸青山·千裡林帶”250萬畝,建成不少於80條特色山地生態清潔小流域,建成河湖生態緩沖帶120公裡
●“兩江四岸”累計建成濱江公共空間7個,濱江驛站42處,貫通200公裡濱江步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重慶港航海事支隊發布涉水活動安全提醒
- 人民網重慶6月17日電 6月16日是全國“安全宣傳咨詢日”,為進一步普及安全知識,重慶市交通執法總隊港航海事支隊在嘉陵江沿線開展 “安全宣傳咨詢日”活動,並發布夏季涉水活動安全提醒,筑牢夏季汛期水上安全防線。 在合川渭沱場鎮段防洪護岸綜合治理工程和白馬航電樞紐施工現場,交通執法人員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宣講安全知識、接受現場咨詢等方式,向企業員工宣傳水上安全生產要求及行業安全法律法規,提醒企業做好安全風險隱患防范,提升隱患排查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