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數”奮進六周年
“村村旺旺鋪”與“村村旺農服通”雙翼驅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

6月27日,在重慶供銷電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市級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台“村村旺”迎來上線六周年之際,“村村旺旺鋪”應用正式發布。這是繼2023年上線聚焦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村村旺農服通”應用以來,“村村旺”再次重磅上線專注於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線上應用,真正實現了農業生產服務與農產品流通的“雙翼”驅動,全方位展現其數字助農惠農的實力,為鄉村振興事業注入新動能。
活動現場。徐粘琴攝
六年耕耘 “村村旺”興旺萬戶千村
作為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與農民群眾生產緊密聯結的數字平台,自2019年上線以來,“村村旺”平台始終堅守服務“三農”初心,圍繞主責主業取得了顯著成效,重慶供銷電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及平台先后榮獲“全國供銷總社金扁擔改革貢獻獎”“全國高新技術企業”“重慶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重慶數字鄉村十佳示范案例”等獎項稱號。截至目前,農產品交易量達181萬噸,涉農數據採集量高達102385萬條。
在長壽區雲台鎮,當地的青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村村旺”簽訂了2000多畝的水稻訂單,每畝產量比2023年多產出近200斤。“像我們這種規模不算大的村集體組織,往年我們都愁賣給誰。”據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程禹介紹,在跟“村村旺”合作后,有了訂單保底價收購,銷路不愁了,當地的農戶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當年增收的40萬斤稻米實實在在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目前,“村村旺”訂單農業已累計發展榨菜、水稻訂單37.5萬畝,產出約70萬噸,助農增收超3億元。業務版圖除覆蓋大重慶范圍外,還成功拓展至四川、貴州等省市,有效帶動當地農戶收獲了“大訂單”。
據“村村旺”平台相關負責人介紹,平台以銷定產,與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企業等需方對接獲取農產品需求訂單,將訂單通過供銷組織體系分配至生產基地,解決了基地“種什麼、怎麼種、怎麼賣”和需方難以與基地直接聯系的難題。同時,聯合金融、保險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等第三方機構,為訂單履約方提供金融、技術、信息化等增值服務,並對雙方的履約能力提供平台的監管和運營,有力打通了農業生產到銷售的全鏈條服務。
在創新發展訂單農業之外,“村村旺”還充分依托重慶市供銷合作總社“市-區縣-鄉鎮-村”四級組織體系,通過“村村旺農服通”深入鏈接重慶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和合作關系,應用注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1510個、供銷基層組織1090個,對接9大類、40多個品種、863組農產品產銷信息。此外“村村旺”集採集配中心的“朋友圈”也在迅速擴容,目前已入駐品牌280余個,日交易峰值達到3萬件,累計聯結企業用戶1982家,上線各類民生產品SKU7250個,各類社區終端網點用戶10145家。
“村村旺旺鋪”上線 開啟農產品流通新篇章
當日正式上線發布的“村村旺旺鋪”是“村村旺”2個應用中的重要一翼。該應用順應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市場需求,緊扣生產、供銷、信用三大要素,錨定“交易”這一行為進行打造,有效破解了農產品流通行業普遍存在的“散、小、弱”的痛點,通過疏通農產品流通交易中的難點和堵點,助力行業企業高效運用信息技術、互聯網工具和數字運營手段,提升採購、銷售和管理全鏈條效能。
活動現場。徐粘琴攝
隨著“村村旺旺鋪”的上線,“村村旺”平台的業務版圖填補上了一塊重要的拼圖。在農業生產服務端,“村村旺農服通”實現了農戶生產成本降低15%,服務響應效率大幅提升300%的優異成果﹔在農產品流通端,“村村旺農旺鋪”讓每個農產品搭上“數據快車”、讓每個農戶變身“雲端掌櫃”、讓每筆交易實現“指尖秒達”。兩大應用構成為平台“為農服務”的數字雙翼,助力農業產業的現代化水平飛上新高度。
在活動現場,“村村旺”還同步推介了與中建四局合作的銅梁高標准農田項目案例所取得的具體成效。在銅梁區平灘鎮和少雲鎮累計流轉的16405.6445畝土地上,“村村旺”為當地量身定制了一整套生產和運營解決方案。通過多維度評估科學區劃地塊,針對各類地塊特征匹配專業化服務主體和技術方案,實現差異化種植模式設計,創新實施“訂單農業”產銷模式,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重慶供銷電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已建成2000余畝稻蝦綜合養殖示范基地,通過“稻蝦共生”的生態循環系統,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綜合效益,使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30%以上,水稻單產穩定在800斤/畝,小龍蝦產量達300斤/畝,年均畝產值突破7000元,較傳統單一種植模式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此外,重慶供銷電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還創新推行6500畝農業生產全托管種植模式,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水稻單產達900斤/畝,較傳統種植方式增產15%以上﹔在高經濟作物種植方面,採用“村集體+訂單農業+食品加工”的三產融合模式,帶動村集體年增收﹔創新打造2000畝多元化種植示范基地,形成優化種植結構、土地利用、經營模式的產業格局,有效帶動當地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徐粘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