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助力鄉村振興
城口:一棵連翹樹的“黃金蛻變”

在城口縣龍田鎮的群山之間,漫山遍野的連翹樹正舒展著金黃花枝。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如今既是守護青山的“生態衛士”,更是串起全產業鏈的“黃金紐帶”。從20株種苗,到年產值破億元的支柱產業,這朵在秦巴山區腹地綻放的金色小花,如今正閃耀著鄉村振興的希望之光,引領著城口縣在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康庄大道上闊步前行。
連翹開出金色小花。城口縣委宣傳部供圖
龍田鎮的連翹產業故事,還要從1963年說起。
當時,體弱多病的村民徐秀剛,聽聞連翹的藥用價值后,毅然用5斤白酒換來20株連翹苗種在自家坡地上。這種耐旱怕澇的植物很快適應了這片土地,短短3年便開花結果。到1987年,他的連翹林已擴展至500余畝,年產值達3000元。
隨后,徐秀剛之子徐萬海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牽頭成立徐林專業合作社,帶著100余戶鄉鄰種連翹,戶均年增收8000元的賬本,讓荒山坡成了“聚寶盆”。而真正讓產業迎來質變的,是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彭銳團隊的十年深耕,他們在龍田鎮選育出的“渝龍翹”系列良種,連翹苷含量和揮發油超出國家標准80%以上,為產業升級埋下了科技伏筆。
村民管護連翹。城口縣委宣傳部供圖
2023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如同春風,吹活了龍田鎮的“綠色經濟賬”。龍田鎮通過低質低效林改造,將閑置林地轉化為經濟林地,推動連翹規模化種植﹔與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的深度合作、100畝連翹良種繁育基地的建成以及城口縣的優惠政策,共同激發了農戶種植連翹的熱情。到2024年底,龍田鎮連翹種植規模已突破1.2萬畝。
不僅如此,龍田鎮還突破了單一果實銷售的傳統模式,構建起“良種選育—育苗—栽植—加工銷售”的完整全產業鏈:連翹果實作為中藥材,每年創造產值達1000萬元﹔研發的連翹紅茶、綠茶等養生產品年增收200萬元﹔連翹枝條用於育苗和燃料,年創收300余萬元﹔打造的連翹花海景區和連翹文化節,年接待游客上萬人次,推動了藥文旅融合發展。
連翹葉做的綠茶。城口縣委宣傳部供圖
“連翹產業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經濟效益,還成為生態保護的典范。連翹的根系發達,能有效固土防流失。預計到2027年,2萬畝連翹基地建成后,年固碳量將超萬噸,減少水土流失2000噸。”龍田鎮主要負責人表示,龍田鎮計劃以連翹為核心,大力發展“連翹+”產業模式,打造藥文旅融合示范片,構建立體經濟格局。
如今,城口縣正以連翹為核心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從新建連翹基地的補貼到低息貸款的支持,從與大型企業的合作到專項基金的設立,政府的多措並舉為連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保障。當秦巴山區的晨霧掠過萬畝連翹林,這片由20株種苗繁衍出的“綠色產業”,將撐起縣域經濟的藍天,為鄉村振興鋪就了一條金光閃閃的生態富民路。(任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行進中國丨影像上“雲” 醫檢互認
- “本以為又要做一遍檢查,沒想到通過醫檢互認,節約了3000多元的檢查費,還省時省心。”6月12日,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神經內科病房,從彭水縣陪同岳父陳華來此看病的孫成波,對就診便利度豎起了大拇指。…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