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字技術智煉鋼鐵
——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歷屆獲獎團隊系列訪談

近日,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執委會走訪了歷屆金獎獲獎團隊,結合相關項目,講述參賽經歷,展現當代卓越工程師追求卓越、智創未來的精神。本期講述者是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2024年度數字技術工程師專項賽冠軍獲得者,來自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鋼”)的李瑩。
近年來,重慶出台專項政策,構建了具有重慶特色的“市場+政府”“培訓+評價”“使用+激勵”的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機制,累計培育數字技術人才2.2萬余人,並作為先進經驗在全國推廣。
2024年11月,李瑩通過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拿到了數字技術工程師職稱証書,隨后參加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2024年度數字技術工程師專項賽並獲得了冠軍,這也是全國首個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的專項比賽。
正在操作電氣自動化系統的李瑩。受訪者供圖
“冶金行業體量大、流程長,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是永恆的主題。參加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訓和專項賽,我的初衷就是想系統地弄明白,數字化管理這把‘利器’,到底能為鋼鐵生產帶來多大實質性的收益?如何精准地用它去解決效率瓶頸和降本難題?”談及參賽動機,李瑩的目光中閃爍著技術人特有的務實與求索。
李瑩在重鋼負責電氣自動化技術管理,項目臨時架構的敏捷調整、設備狀態的數字監控、OA系統的深度應用,早已讓他深切體會到數字化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提質增效的關鍵引擎。
“在培訓過程中,老師講解了數字化管理的實際應用案例、企業雲服務的全流程搭建和平台化管理、未來數字化管理的發展趨勢等,並通過對企業現狀和背景的綜合分析指導企業數字化轉型,這些培訓內容對我今后工作都有借鑒意義。”李瑩說。
對於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訓和專項賽,李瑩表示是一次視野的躍升,也是一次與其他行業的思維碰撞:“比如建筑設計如何融入數字化滿足個性需求,企業雲服務如何實現全流程平台化搭建……不同領域的優秀實踐,讓我積累了寶貴的跨界經驗。”而專項賽冠軍的獲得,不僅是榮譽,更是李瑩將數字化思維融入日常工作的有力印証。
從教室與賽場回歸到熟悉的廠房與設備,數字化賦能的實效在李瑩的工作中迅速顯現。
“以前跨部門協作,特別是涉及眾多供應商和協力單位時,找對人常常要打一圈電話,現在通過內部協同平台,一鍵就能精准聯系到負責人,溝通成本大幅壓縮。”更讓李瑩振奮的是設備管理效能的質變,依托企業搭建的智慧平台,可以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管控。比如系統自動採集運行數據,平台實時分析關鍵指標和劣化趨勢,隱患早發現,維修任務精准下達,最大程度避免了非計劃停機。
李瑩正在負責調試自動化設備。受訪者供圖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讓以往3天的工作,現在1天就能完成,而且效果還能持續跟蹤和評價。” 李瑩的言語中透著高效帶來的暢快,表示未來還會繼續推廣和應用數字技術,對還沒接觸過或者正在接觸數字技術的同事們進行專題培訓,提高數字化技能和技術水平。
當“數字轉型”遇上“人才賦能”。李瑩的經歷,也是重慶這座工業重鎮擁抱數字浪潮的縮影。通過培訓和比賽,他深切感受到城市對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的高度重視和濃厚氛圍,也激勵著數字技術人才發揮所長、不斷前行。
“像設計優雅的系統一樣去設計你的方案,像編寫高效的算法一樣去規劃你的時間,像追求零宕機一樣去追求完美。”李瑩希望2025年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數字技術工程師專項賽各位參賽者珍惜這個“加速成長”的契機,享受這個“知識內化”的過程,發揮“工程師精神”,以卓越引擎,驅動創新,共鑄輝煌。(全球卓越工程師大賽執委會辦公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行進中國丨影像上“雲” 醫檢互認
- “本以為又要做一遍檢查,沒想到通過醫檢互認,節約了3000多元的檢查費,還省時省心。”6月12日,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重醫附二院”)江南院區神經內科病房,從彭水縣陪同岳父陳華來此看病的孫成波,對就診便利度豎起了大拇指。…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