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現代版“愚公移山” 彭水劈山填壑開啟高鐵時代

2025年07月01日07:06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6月27日,渝廈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從重慶東站出發,最快僅需38分鐘,這條鋼鐵巨龍便穩穩停駐於苗鄉彭水。

自此,彭水徹底終結沒有高鐵的歷史,正式融入全國高鐵網,駛入高鐵時代的“快車道”。

彭水西站站房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站前廣場約2.54萬平方米,是渝廈高鐵沿線最大的站點。

“渝廈高鐵彭水段的開通可謂一波三折,彭水西站的建設簡直就是現代版的‘愚公移山’。”彭水縣交通運輸委黨委書記、主任廖燕峰感嘆。

站點選址歷經波折

渝廈高鐵彭水段建設的艱難,從規劃之初就可窺見一斑。

渝廈高鐵彭水段投資約86億元,鐵路線自高谷鎮共和村引入,止於龍溪鎮焦家村,全長約63公裡,在臨江社區新設彭水西站。

“剛開始的規劃方案,是將高鐵站設置在張家壩社區。”彭水縣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維兵指著地圖說。

為什麼要把彭水西站設在張家壩?彭水的思路很清晰。

原來,彭水縣城建成區僅4平方公裡,卻聚集著約20萬人口。“千百年來,彭水縣蝸居在烏江狹窄修長的河谷地帶,因城市用地緊張,縣城建筑像搭積木一樣層層疊疊往上‘碼’,是拖累城市更新、產業發展的主要掣肘。”張維兵說。

為此,2010年左右,彭水在老城西面規劃了約10平方公裡的新城,張家壩就在新城的核心位置。

就在彭水准備借著高鐵“東風”帶動新城起飛之時,一瓢冷水卻潑了下來:高鐵站選點沒有獲批!

問題出在哪裡?一是高鐵線會穿越白馬山,容易破壞地下水位層,影響生態環境﹔二是線路會穿過約20公裡的摩圍山超長隧道,大幅增加高鐵建設成本和施工難度﹔三是線路會穿過老城區,對老城景觀和市民生活帶來影響。

此后,經過多番權衡、反復論証,彭水西站最終設立在臨江社區。

事實証明,這個選址實現“三贏”——

其一,彭水西站毗鄰彭水新城,直線距離約5公裡,依舊是新城崛起的強引擎﹔

其二,依托景城三號路與九黎隧道,高鐵站僅需5分鐘車程就可直達老城,加速推動老城煥發新活力﹔

其三,彭水西站緊挨蚩尤九黎城,可實現游客“快進慢游”,推動彭水成為烏江流域重要旅游集散中心。

369米的山峰被劈開一半

高鐵站的選址終於塵埃落定,但對彭水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原來,高鐵站的施工地點位於撮箕溝,而撮箕溝地處廟岩和李家岩兩山的夾縫之中,山高達到369米,溝壑裂縫寬約200米,深度達到160米。

“聽到要在‘撮箕溝’建高鐵站,簡直是個天方夜譚。”作為站前廣場的建設方,彭水縣凱通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鈴森指著高鐵站房說,近1.2萬平方米的站房沒有一寸土地不是削峰填谷而來,2.5萬平方米的站前廣場在幾年前還是一座高山。

2020年2月,隨著“轟隆隆”的挖掘機刺破廟岩山的岩層,彭水西站正式動工。

“我們將山峰劃分為數十個階梯,每個階梯8米高,從上至下開挖。”徐鈴森介紹,廟岩山挖掘進深超200米,土石方量達到350萬立方米。

作業高峰時期,工地一天就投入800多名工人、近百台挖掘機,漫天的塵土中,400多台渣土車排起的長隊一眼望不到邊。

無論寒暑、不分晝夜,一天三班倒、整整奮戰7個月,廟岩山終於被劈開一半,車站與站前廣場平整的地基輪廓初顯,高鐵站得以進入主體建筑施工階段。

不過,高鐵站的主體結構施工難度也不小。比如,彭水西站站房右側位於高邊坡,邊坡高度達到16米。為此,施工團隊搭設邊坡架體,模架工程安全隱患才得以消除。

此外,彭水西站候車廳空間狹小,鋼網架施工受限,項目為此創新採取金屬屋面整體頂升等方案,有效加快施工進度。

橋隧佔比高達97.5%

除了高鐵站修建難度系數拉滿,高鐵線建設的難度也超乎想象。

彭水縣高鐵辦公室負責人廖華川說,渝廈高鐵彭水段線路長62.85公裡,橋梁達18座、長約5.8公裡,隧道13個、全長55.45公裡,橋隧佔比罕見的接近97.5%。

比如,彭水烏江鐵路大橋就是廈渝通道重慶至黔江段的重難點工程之一。

該大橋全長804.6米,背靠青山,上跨烏江,生態敏感度高。此外,這座橋地處喀斯特地貌區,區域內岩溶發育,地質條件脆弱。2020年,大橋進行基礎施工時,重慶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基礎施工難度陡增。

為此,修建大橋先后攻克了高位鑽孔平台大直徑樁基施工、圍堰平台一體化整體下水、主墩水中基礎樁基清水鑽施工等工藝,高25米、重達1500噸的圍堰氣囊法首次在烏江流域完成整體下水,確保大橋建設高效推進。

遇水搭橋的同時,逢山開路更是常態。其中,位於保家鎮的楊柳村隧道就是典例。該隧道全長10418米,面臨進口危岩、岩溶、瓦斯、斷層、膨脹岩變形、淺埋等多重復雜地質挑戰。為此,施工團隊創新研發“三維探測+立體治水”等多項技術。比如,在下穿319國道淺埋層時,團隊實施“微控爆破+智能監測”,將單次爆破進尺控制在1.0米—1.2米、爆破震動速度控制在2.5厘米/秒以內,確保日均車流量超2萬輛的國道路基安全,成功實現“虎口拔牙”,助力渝廈高鐵如期建成。

相關新聞>>>

渝廈高鐵加速重塑彭水發展格局

6月27日,渝廈高鐵正式通車。彭水西站,不僅僅是一個停靠點,更成為彭水城鎮發展的“棋眼”。

從空間格局來看,它坐落於烏江之濱,恰好處在連接彭水新城、老城與蚩尤九黎城的黃金中軸線上,精准嵌入彭水縣城鎮空間規劃的藍圖核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彭水為此規劃了4.6平方公裡的高鐵片區,與老城、新城構成一體化發展的中心城區,將著力打造彭水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的集中展示地,促進產城景融合發展。

從產業發展來看,高鐵將彭水獨特的苗家風情、壯麗的自然山水以前所未有的便捷度呈現在八方游客面前。

尤其是彭水正積極融入重慶高鐵東站旅游聯盟,聯動渝廈高鐵沿線區縣提升“世界苗鄉·養心彭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快形成“一日游”“多日游”精品線路,加速從單一過境游向復合目的地游轉型升級。

此外,彭水還以“一張高鐵票 一場苗鄉情”為主題,制定組合式優惠激勵方案,擬推出景區門票免費、景區門票半價優惠、景區聯游門票優惠、旅行社優惠政策、研學機構及團建工會優惠政策。

未來,彭水將持續提升住宿、餐飲、交通、購物、娛樂等全鏈條服務品質,加速打造重慶乃至全國游客領略武陵風情的首選門戶。

從開放通道來看,渝廈高鐵與烏江黃金水道在彭水西站區域形成交匯,為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烏江彭水多式聯運樞紐”提供了核心支撐。

未來,“高速鐵路+普通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碼頭”的無縫銜接將顯著提升大宗貨物、特色產品的集散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使彭水成為武陵山區重要的物流節點和開放門戶。(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唐琴)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