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重慶

2023年以來打擊涉詐犯罪嫌疑人2.5萬人,追贓挽損12億元

重慶警方構建全民反詐新機制

2025年07月02日08:00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前不久,九龍坡區袁女士的20萬元積蓄被電信網絡詐騙分子騙走,所幸市反詐騙中心及時通過警銀聯動機制,實現“攔截止付秒響應”,為她追回了全部被騙資金。

近年來,市公安局以數字重慶建設為依托,聚焦科技賦能場景化、協同治理集成化、服務群眾便捷化,大力推進反詐數字化改革,創新構建多部門數據共享、多層級業務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反詐新機制,取得明顯成效。

數智賦能

電詐資金止付速率提升至秒級

“這可是我老伴在外打工攢了30年的血汗錢啊!”近日,在渝北區公安分局黃泥塝派出所內,王婆婆緊攥著銀行卡對民警連聲感謝。

原來,就在前一天,王婆婆接到自稱“外地民警”的電話,稱其涉嫌200萬元大案,要求下載指定App配合調查。老人按指示操作后察覺異常,立即前來求助。

然而,當值班民警接過老人的手機時,發現屏幕正被遠程操控。民警當機立斷關閉手機,同步啟動“警銀聯動”機制。

“詐騙分子設置的虛擬賬戶在境外,資金一旦轉出極難追回。”民警說,他們與騙子展開“秒級較量”,最終守住了王婆婆兩口子的血汗錢。

面對詐騙分子分鐘級轉移資金的速度,跑贏時間是關鍵。

為此,市公安局制定《重慶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協調機制工作規則》,深化警銀、警信會商聯動處置機制,出台《重慶市深化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打造“全民反詐”數字應用,再造流程、明確權責、強化監督、提升效率,助力“全民反詐”的靈敏感知和高效處置。

“現在,報案人報警電話剛挂斷,我們就已啟動對嫌疑賬戶的攔截止付。”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支隊副大隊長張宇說,重慶公安緊扣“接警即止付”的實戰需求,將資金止付9個流程壓減至1個,止付速率提升至秒級。

為了提高速度,市公安局打破了公安、金融、通信、政務、互聯網五大網域數據交互壁壘,研發覆蓋全市反詐成員單位、區縣、鎮街“三位一體”的“全民反詐”應用,實現多行業、多部門業務流匯聚協同、指令一鍵直達,從預警指令產生到鎮街處置反饋,體系化打造市、區縣兩級反詐中心、派出所、鎮街、社區、網格“六級”預警勸阻新格局。

“市反詐騙中心還組建了資金分析專家團隊,創新研發了多個智能分析模型。”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支隊接警處置大隊民警李穎告訴記者,該系統能夠自動繪制資金流向圖,在多追到錢的同時,還能有效研判、追查詐騙分子蹤跡線索,真正做到一追到底。

精准滴灌

為高風險人群“定制”反詐方案

近日,高新區微電子園治安派出所民警鄒林伶來到轄區某企業,為員工們開展了一場“無聲”的反詐宣傳。

原來,該企業有不少聽障員工,因溝通障礙,容易陷入騙局,為此鄒林伶就專門為他們“定制”了一場特殊的反詐宣傳。

事前,鄒林伶主動報名參加了市公安局組織的專業手語培訓。

特定的人群,在面對特定的電信網絡詐騙時,往往更容易上當受騙,因此反詐宣傳除了“大水漫灌”,也需要“精准滴灌”。

像鄒林伶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

在渝中,針對騙子設計的高考各類騙局,渝中區反詐騙中心一一進行了梳理,並附上了民警提醒對外發布。

在大渡口,反詐民警借助養老服務中心老人聚集的場景,用通俗的話語、翔實的數據、典型的案例,深入淺出地為老年人群體講解常見的詐騙手法和注意事項。

……

重慶公安構筑的多維度、立體化反詐宣傳矩陣,正在不斷提升重慶市民的反詐意識。

流程再造

涉詐資金返還實現“一件事”辦理

今年4月,市反詐騙中心成功攔截了北碚區趙女士被詐騙的一筆轉賬350萬元。

隨后,民警通知趙女士,可以通過渝快辦資金返還“一件事”應用程序啟動資金返還程序,趙女士即通過渝快辦上傳了相關申請材料。

短短幾天后,趙女士就成功收到了350萬元返還資金。

市反詐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追回了被詐騙的資金后,因手續復雜,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等待才能拿回被騙資金。對企業而言,可能影響經營。

為此,市公安局與金融監管局深度合作,減少審批環節,通過渝快辦“資金返還一件事”應用,實現了資金返還全程網上辦理,避免了受騙群眾和辦案民警“多頭跑”的問題。

“對於個人,網上返還在減少損失的基礎上做到了方便快捷﹔對企業而言,快速追回資金就是穩住了現金流、保住了發展信心。”該負責人說。

此外,重慶警方還聚焦源頭治理,構建了“兩卡”數字化協同管控機制。這套機制賦能17家銀行、4家運營商實現“兩卡”在線核驗,發現涉詐號卡,指令一鍵下達,封堵效率提升48倍,累計提供風險核驗服務750萬余次,極大淨化了通信金融環境,有效降低了銀行、運營商等企業的涉詐風險。

多措並舉下,重慶的反詐工作成效明顯。據統計,自2023年以來,我市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立案數、損失金額連續兩年大幅下降,共打擊涉詐犯罪嫌疑人2.5萬人,預警勸阻潛在受害人2336萬人次,為群眾追贓挽損12億元。(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周鬆)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