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區縣

重慶高新區:稻蝦"共生"繪出鄉村振興好"豐"景

2025年07月02日15:42 |
小字號

盛夏七月,萬物並秀。走進重慶高新區巴福鎮鐘鶴村稻蝦共生示范基地,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現代農業新畫卷徐徐展開,稻蝦“共舞”的生動實踐,正強力繪出鄉村振興的好“豐”景。

巴福鎮鐘鶴村稻蝦共生示范基地。楊科攝

巴福鎮鐘鶴村稻蝦共生示范基地。楊科攝

近年來,巴福鎮通過對鐘鶴村63畝零散、薄弱的耕地進行科學整治,使田塊規整、道路暢通、灌排系統升級。讓昔日貧瘠的薄田變為優質的現代化良田,不斷為糧食穩產、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如今,巴福鎮科學構建的田間灌排系統,如同精密的“生態脈絡”在保障生產需求的同時,還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守護了區域環境。

與此同時,項目還創新實踐“稻蝦共生”這一高效生態種養模式,整治后的優質水田資源,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高效集約利用。水稻為小龍蝦提供天然蔭蔽與棲息空間,小龍蝦的代謝產物則轉化為滋養水稻作物的生態肥料,兩者構成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環。

“這一模式顯著提升了土地的綜合產出效益,成為驅動農民增收的強大引擎。”巴福鎮有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在建設和運營階段,有效為村民創造了就業與收入渠道,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持續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共同富裕注入了新的動力。

同時,該項目還通過科技賦能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水平,優化了鄉村生態環境與人居質量,更通過產業興旺有效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顯著增強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未來,巴福鎮將以該項目為示范樣板,系統總結成功經驗,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廣生態循環種養模式,並積極探索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提升,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惠及民生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努力繪就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新篇章。(韓明潔)

(責編:秦潔、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