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蒸一籠籠包子替子還債,送一份份早餐傳遞愛心

“包子婆婆”:13年蒸出誠信與溫情

2025年07月02日07:58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包子婆婆”陳淑梅和丈夫李其雲以及兩個孫子。記者 何慶渝 攝\視覺重慶

“包子婆婆”陳淑梅和丈夫李其雲以及兩個孫子。記者 何慶渝 攝\視覺重慶

凌晨3點,城市還在沉睡,陳淑梅和老伴李其雲已悄然起身。簡單洗漱后,他們走向小區裡的店鋪,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和面、剁餡、包包子,動作嫻熟如13年前第一次出攤時。“咱們得趕早,讓大家都能吃上熱乎的早餐。”陳淑梅一邊忙碌,一邊輕聲念叨。

5點40分,天剛泛白,第一籠醬肉包熱氣升騰,李其雲推著小車來到小區門口的攤位,陳淑梅則繼續在店鋪裡趕制油條、糍粑塊等早點。

這縷煙火氣,在銅梁區巴川街道六順花園小區飄蕩了整整13年。老街坊們笑說:“當年在這裡買早飯的小學生,如今都帶著大學畢業証回來了。”

時間蒸透了面皮,也熬濃了街坊鄰裡無聲的信任。

然而,支撐這份“准時”的,遠不止生計。背后是67萬元債務壓頂的艱難歲月,也是陳淑梅用一籠籠包子壘起的誠信誓言。

兒子離世,信守承諾替子還債

“包子婆婆”早餐攤的背后有一段令人辛酸又感動的故事。

陳淑梅一家原本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兒子李道生在重慶一家塑鋼廠開車跑銷售,陳淑梅先后到廣東、重慶打工,李其雲一直在當地的磚廠、電鍍廠做力氣活。

陳淑梅的兩個孫子在2007年、2008年相繼降生。一家人隨后在銅梁城區買了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小日子過得不錯。

可那之后,李道生的塑鋼門窗生意越來越冷清,連連虧損、不斷舉債。而陳淑梅患上了多發性肌炎,住院治療兩個月,花費近10萬元。

李道生離了婚,一邊繼續支撐著生意,一邊幫建筑公司開水泥罐車。而命運卻給了這家人沉重一擊。2013年4月18日,李道生爬上水泥罐車整理物品時,不小心從車頂跌落,頭部受重傷不治身亡。

兒子的突然離世,讓這個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不僅如此,李道生還留下了67萬元的債務。債主上門討要欠款,這時老兩口才知道兒子做生意欠下了賬。

面對巨額債務和年幼的孫子,陳淑梅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夫妻倆拿出李道生的死亡賠償金和所有積蓄,按照借款順序償還了50萬元,還剩下17萬元欠款。

擺早餐攤,包子10年未漲價

為還清剩余的欠債,陳淑梅想盡了辦法。

2013年5月,在鄰居的幫助下,陳淑梅到銅梁城區一家洗衣店當起洗衣工,李其雲仍在工地上打零工。

每天不停地搓洗和冷水浸泡,陳淑梅的雙手關節患病,一沾水就鑽心地疼。沒有錢不敢進醫院,實在忍不住了,她就買點消炎藥和止痛藥。

那時,她的兩個孫子還小,在家無人照顧,周圍鄰居就勸說陳淑梅,不如重操舊業開個包子鋪。陳淑梅曾在食堂干過廚師,做包子、饅頭沒問題,可要開一家店鋪,談何容易。

“最開始,我連買蒸籠的錢都沒有。”陳淑梅苦笑道。

商店老板得知陳淑梅情況,送了她3個蒸籠。“這份恩情,我一輩子都不會忘。”陳淑梅說。

2013年9月,在社區干部、小區物管和熱心鄰居的幫助下,陳淑梅在小區門口擺起了早餐攤。

他們做的包子、饅頭個大,便宜,口味也不錯。附近居民得知陳淑梅靠勞動替子還債,都紛紛前來購買。

做早餐的這些年,每年除了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休息,陳淑梅從未缺席,最多時一天要賣七八百個包子、饅頭,“早上我和老伴在家裡把包子饅頭做好,然后一起出去把攤擺好,他再出門打點零工。”

陳淑梅做包子的肉,一直都在一家經過綠色食品認証的專營店裡買,新鮮、質量好。當其他店鋪的包子賣1元/個,她仍然堅持賣5角/個,十年都沒有漲價。直到前兩年物價上漲,別家的包子都賣到1.5元/個了,陳淑梅才把肉包子漲到1元/個、菜包子0.75元/個。

3年前,在好心人的建議下,陳淑梅在小區裡租了一間門面,再也不用在家裡做好再端到樓下售賣。門面第一年的房租,也是這位好心人資助的。

還清債務,仍繼續傳遞善意

陳雲是李道生生前好友,也是債主之一。陳淑梅始終記在心上,每年歲末,她總會准時將積攢的錢拿過去,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每次,陳雲都會送陳阿姨幾箱米、油和牛奶。

經過四五年的努力,這筆債務終於還清了。陳雲對陳淑梅、李其雲兩位老人十分敬佩,即便債務還清,他依然時常去探望,兩家的情誼愈發深厚。

2018年,陳淑梅和李其雲用擺攤、打零工的積蓄,以及愛心人士捐贈的善款,替兒子還清了最后一筆欠款。

多年的艱辛與委屈,在那一刻化作了喜悅的淚水。“還完錢的當天,我和老伴大哭了一場。”直到現在,陳淑梅仍很激動,她說,這些年真的太難了,但咱們挺過來了,以后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無債一身輕,“包子婆婆”的善良更有溫度。她的包子攤,成了傳遞溫暖的驛站:重陽節敬老院的“愛心包”裡,有她親手包的溫情﹔寒冬凌晨,環衛工人和執勤民警手中,接過的熱乎包子是她的關懷﹔車站返鄉農民工的行囊裡,塞進了她送上的“家鄉味”。

十余年來,陳淑梅免費送出近5萬個包子、饅頭,參加了130余場志願服務活動……她用朴實的“手藝”回饋人間善意。

如今,陳淑梅的兩個孫子都已長大。大孫子李勇興剛參加完高考,准備先去當兵再讀大學﹔小孫子李俊浩16歲,懂事聽話。兩個孩子平時只要有時間,都會幫著爺爺奶奶做家務,一家人的生活平淡而幸福。

陳淑梅家裡的客廳,擺放了許多獎章和獎杯,包括“中國好人”“全國最美家庭”“重慶市道德模范”以及第六屆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等。

前不久,陳淑梅又榮獲2024年“誠信之星”榮譽,她和老伴前往北京錄制“誠信之星”發布特別節目。這是他們第二次去北京。

當記者問起包子攤會擺到何時,陳淑梅搓了搓圍裙,笑著說:“做到做不動為止吧。”(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楊鈮紫)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