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條

穩住傳統優勢產品 外貿主體創新高 外貿環境持續優化

解碼上半年重慶外貿穩增新動能

2025年07月28日07:49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3651.8億元,同比增長7.6%——今年上半年,重慶外貿進出口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

近年來,受全球筆電訂單萎縮等因素影響,重慶外貿一直面臨下行壓力。同時,全球經濟形勢復雜,關稅戰等貿易壁壘層出不窮。重慶能在此背景下實現外貿穩步回暖且增長,屬實不易。

重慶外貿逆勢突圍背后,有哪些新動能、新的增長點?

汽車成為我市外貿進出口重要增長點

7月18日上午,1271台長安汽車整車採用“JSQ特種籠車鐵路運輸+滾裝船海運”模式,由欽州港發往中東,創下了該業務單批次運量最高紀錄。

“‘渝車出海’首次實現‘包船’運輸,標志著陸海新通道全鏈路整車物流服務能力實現了跨越式提升。”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制造業重鎮,我市的出口產品以機電產品為主。比如,重慶是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上半年筆電出口729.2億元,出口值保持全國第一﹔上半年手機出口261.4億元,同比增長22.4%。

近年來,在穩住傳統優勢產品基礎上,汽車成為我市外貿進出口的重要增長點。2024年,重慶汽車出口量達到47.7萬輛,同比增長29.6%﹔今年上半年,汽車出口21.4萬輛,共計178.4億元,其中電動汽車出口55.5億元,同比增長53.3%。

以長安汽車為例,今年以來,長安汽車按照“海納百川”全球計劃,加速拓展海外版圖——3月,在德國柏林舉行品牌發布會,明確要在歐洲逐步投放多款車型﹔5月,在泰國羅勇投建的工廠正式投產,這也是長安汽車在海外的首個新能源整車工廠,從開工到投用,用時僅18個月。

如此布局的成效很快顯現:上半年,長安汽車銷量135.5萬輛,創8年來新高。其中,新能源銷量45萬輛,同比增長48.8%﹔海外銷量29.9萬輛,同比增長5.11%。

放眼全市,“渝車出海”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重慶整車年出口量佔全國整車年出口量的比重將達10%,年出口金額超過1200億元。而重慶持續推動“渝車出海”,也穩住了自己的外貿“基本盤”。

“我們正在迭代升級‘渝車出海’國際市場開拓政策。”市商務委外貿管理處處長李國田介紹,目前,我市正指導長安、賽力斯等“鏈主企業”通過帶料加工、去件裝配等方式聯動境外工廠開展境外加工,拓展中間品出口渠道,讓更多“重慶造”汽車走出國門。

外貿企業突破4000家創歷史新高

6月初,重慶樞紐港產業園江津片區,重慶科馬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馬工貿)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加緊組裝一批發往俄羅斯的三燃料發電機組。

“這類能使用汽油、液化石油氣、天然氣作為燃料的設備,在國外特別搶手。”科馬工貿外貿部負責人介紹,公司企業採用“一地一策”銷售策略:針對電力短缺的非洲地區主推離網發電設備,面向環保標准嚴格的歐洲開發新能源機組,在制造業崛起的東南亞則布局工業級動力產品。

作為一家深耕生產發動機、發電機組、水泵等產品的企業,科馬工貿憑借100余項專利,獲得全球市場認可,80%以上產品銷往海外,覆蓋俄羅斯、意大利、墨西哥等120余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以來,該公司外貿出口超1億元,成為江津區裝備制造領域“走出去”的標杆企業之一。

類似案例,在重慶樞紐港產業園比比皆是——

從事移動存儲器開發、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電子元器件制造和銷售等業務的重慶百世威半導體有限公司,2024年出口額超過6億元。今年初,該公司的外貿訂單就排滿,生產線從2月份起一直處於滿負載生產狀態。

在露珠生物科技(重慶)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工廠,全自動灌裝線正以每分鐘50瓶的速度高效運轉,一箱箱下線的護膚品,即將發往日韓、歐美及東南亞市場。今年,該企業的外貿訂單已超過2000萬美元。

作為重點引入企業的重慶樂行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新能源獨輪車的“霸主”,其產品主要銷往歐洲、美國等國家,市場份額佔全球一半。如今,該公司工廠已投產。

隨著重慶加速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推動開放型經濟加速發展,我市的外貿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上半年,重慶有進出口實績外貿企業數量突破4000家,達4324家,較去年同期增加511家,創下歷史新高。

李國田表示,企業是外貿的主體,從事外貿的企業越多,重慶外貿的貨值、貨物種類、范圍,都能“聚沙成塔”逐漸上升。上半年,重慶外貿進出口能夠增長,與全市外貿主體增加有密切關系。

“民營企業為重慶外貿立下了汗馬功勞。”李國田說,上半年,重慶民營企業進出口1771.2億元,增長19.4%,已成為重慶外貿一股重要的力量。以重慶摩托車產業為例,上半年,我市摩托車出口133.6億元,增長48.4%,位居全國第二,其背后是隆鑫、宗申等民營企業在持續發力。

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

7月3日,位於江津綜保區的菜鳥集團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正式通過驗收並投用。

該退貨中心倉具有正品區、良品區、殘次品區、待查驗區等功能分區,能同時存放約1萬件退換貨商品。企業的退換貨包裹可直接進入中心倉分揀,實現一次接收、一次分揀、一次申報,極大緩解了企業處理退換貨包裹壓力,助其降低經營成本。

當前,跨境電商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重慶是全國第二批跨境電商綜試區,現有跨境電商主體6700多家,其中活躍主體2100余家。這些主體在跨境電商平台開設店鋪7500余個,其中活躍店鋪4400余個。天貓國際、京東國際、唯品會等知名進口跨境電商平台均在渝設立區域分撥中心。

“跨境電商是我們正在積極培育的外貿新業態之一。”李國田介紹,目前,重慶正持續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帶”,通過舉辦各類跨境電商活動、為企業提供跨境電商服務、落地各類跨境電商政策等方式,推動全市跨境電商的發展。上半年,全市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實現出口9.5億元,同比增長50.7倍。

除了新業態,還有新模式。

今年3月,在重慶海關所屬兩路寸灘海關的監管下,1080個汽車變速箱控制模塊舊件運抵重慶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並進入工廠准備進行再制造。

保稅再制造業務是指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保稅功能,將境外具備循環再生價值的產品作為胚料,採用專業工藝和技術,經過檢測評估、拆解清洗、診斷修復、更新校准、組裝測試、質檢包裝等一系列工序,生產出達到或超過原產品性能的成品並復運出口到境外。

這一模式兼具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的屬性,目前全國僅有天津、上海、重慶三個城市獲准可從事該業務。此次汽車變速箱控制模塊舊件成功進入工廠,標志著全國保稅再制造業務“第一單”在重慶落地。

“為了推動重慶外貿進出口發展,我們一直在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李國田說,上半年,重慶還推進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全市聯動,獲批新型易貨貿易試點資質,優化二手車出口資質備案審核,完成新加坡對重慶肉制品地區認証等。

這些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都成為重慶外貿的動力。比如,今年重慶成功落地“保稅+租賃”飛機1架、淨增進出口額約4億元﹔今年1—5月,二手車出口清關數量和金額分別增長89.7%、37.1%。(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實習生 黃詩琪)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