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陽龍角鎮:網格織就富民網 數字點亮振興路

盛夏時節,雲陽縣龍角鎮木甫村的600畝青脆李園裡,飽滿的果實壓彎枝頭。網格長黃琴舉著手機穿梭在果樹間,鏡頭裡的鮮果剛在直播間亮相,訂單提示音便接連響起。這場由網格長、網格員主導的助農直播,單場就賣出青脆李2000余斤。“手機成了‘新農具’,數據成了‘新農資’,網格干部帶著我們踏上了數字增收路。”種植戶陳遵雲的話語中,滿是豐收的喜悅。
網格長黃琴正和直播團隊在木甫村青脆李園開展助農直播。龍角鎮供圖
鄉村振興,既要夯實治理根基,也要激活產業動能。龍角鎮構建起“鎮—村(社區)—網格—戶”四級網格工作體系,51名網格力量下沉一線,化身政策宣傳員、技術指導員、產銷聯絡員,將服務觸角延伸至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在木甫村,網格員走遍全村果園,摸清32戶種植戶的生產規模、品質特點和銷售難題,建立起涵蓋土壤數據、挂果量、產量預測等數字化檔案,為精准施策筑牢數據基石。
“過去愁銷路,如今網格長帶著直播團隊上門,果子能直接賣向全國。” 陳遵雲的心聲,道出了村民們的真切變化。龍角鎮依托網格收集產業需求,聯合電商平台打造“雲端農市”,邀請專業團隊為網格力量開展直播培訓。從鏡頭運用到客服溝通,從產品包裝到物流對接,網格員們快速成長為懂技術、會經營的“帶貨能手”,讓鄉土特產搭上數字快車。
針對青脆李種植中施肥不當、病虫害防治不及時等問題,網格隊伍通過建立農業技術聯絡群,定期邀請縣農業農村委專家駐村指導,形成“線上即時咨詢+線下實地教學”的服務閉環。
同時,網格長把專家講授的施肥標准、防虫技巧編成順口溜、畫成示意圖,貼在村口和果園顯眼處﹔結合往年經驗制作生長周期表,在關鍵節點挨戶通知農事安排,遇特殊天氣提前通過微信群、大喇叭預警。這套接地氣的“網格+農技”模式,讓青脆李種植更科學,優果率超90%,年產量穩定在50000斤,為群眾增收筑牢品質根基。
截至目前,龍角鎮通過“網格+數字化”模式已銷售青脆李35000斤,帶動種植戶戶均增收超5000元。在青脆李之外,網格員們還挖掘出柑橘、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借助數字化手段拓寬銷售渠道。
從田間網格到雲端市場,從傳統種植到數字賦能,龍角鎮以“網格+數字化”的創新實踐,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在基層智治的精度與數字技術的深度碰撞中,產業興旺、農民富裕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鋪展。(李 小玲、劉燕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專稿
- 今年上半年重慶機場國際旅客吞吐量超百萬人次
- 人民網重慶8月5日電 (陳琦、劉敏)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發布消息,今年上半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國際(地區)旅客吞吐量達105.98萬人次,同比增長36%。 據重慶邊檢總站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重慶邊檢總站查驗入出境外籍旅客33萬余人次,佔出入境旅客總量的三成,同比增長近1.4倍﹔享受免簽和過境免簽政策的入境外籍旅客近11.7萬人次,佔入境外國旅客總數七成。…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