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高質量發展看重慶
是山城,更是“第一城”
人民網“行進中國”重慶調研採訪團

8月的重慶,熱辣滾燙。
8月5日,重慶電網負荷首次突破3000萬千瓦。過去15年,重慶最大用電負荷從1000萬千瓦穩步提升至超3000萬千瓦,折射出當地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行走在這裡,可以看到:“兩江四岸”人流如織,熱鬧非凡﹔賽力斯超級工廠內數百台機械臂靈活揮舞,令人目不暇接﹔軌道交通4號線上,背著背簍去賣菜的農民和提著公文包的上班族和諧共處,煙火氣十足……
在重慶,不僅能感受到經濟脈動與市井煙火的交融交織,也能看到蓬勃的發展活力與獨特的城市魅力。
消費熱,問鼎“國內消費第一城”
消費,是一座城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21年7月,重慶經國務院批准成為第一批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城市之一。4年過去,重慶消費場景百花齊放,消費市場活力滿滿。
南岸區是重慶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巴渝文化的重要承載地。漫步在下浩裡老街,青石板路蜿蜒伸展,百年吊腳樓散發著古朴的氣息。小巷裡分布著各種精致的咖啡烘焙、餐飲小店等,即使不是節假日,街巷裡依舊人潮涌動。
依山而建的下浩裡老街。人民網記者 許崢攝
幾年前,南岸區對下浩老街進行系統性修繕改造,並根據老街歷史文化特點進行業態布局。2022年11月5日,下浩裡老街重新開街。截至目前,已引入133家商戶和品牌,招商率100%,接待游客680萬人次。
“今天是周一,你看店裡都滿座了,節假日店裡人多得無法落腳。”下浩裡老街海棠有糖甜品店主理人戴姐告訴記者,她已經在二期租了更大的門面,准備“大干一場”。
“南濱C灣”城市夜景。人民網 鄒樂攝
近年來,南岸區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區,將“食、游、購、娛、體、展、演”等多元消費場景創新融合。利用南濱路豐富立體的文旅資源和獨特的地理位置,將8公裡沿江區域中具有老重慶人記憶和煙火氣的熱門打卡地串聯,打造“南濱C灣”。
南岸區是重慶打造消費新場景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重慶對城市特色資源進行地毯式挖掘,打造出“江崖街洞天”(江岸、步道、后街、洞穴、天台)的多樣態消費空間體系,讓新場景帶動消費突圍。重慶市商務委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已打造“山城步道+特色街區+濱江經濟帶”消費場景286處。
今年,重慶還持續推出系列活動點燃消費市場熱情。數據顯示,今年4至6月,重慶累計舉辦各類消費促進活動700多場,拉動直接銷售70億元。
作為年度消費盛宴的重頭戲,2025不夜重慶生活節於7月11日啟幕,將持續至9月底。活動期間將推出200余場主題活動,著力打造百余個消費場景。
在各項措施的推動下,今年上半年,重慶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00.37億元的成績,成為國內“消費第一城”。
產業熱,汽車新央企總部落戶
一直以來,汽車產業都是重慶重要的支柱產業。
7月29日,注冊資本200億元、資產總額3087億元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在重慶挂牌成立。標志著一個新的汽車央企,也是首家總部落戶重慶的一級央企正式開始運營。
走進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幾名歐洲媒體記者正在了解科幻片中的“腦電波駕駛”。
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內展示的研發成果。人民網記者 劉祎攝
該技術是將車輛上的頭枕與腦電控制技術相結合,提升車輛的智能化程度和駕駛員的駕乘體驗。2023年3月,長安汽車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該項技術的相關專利。
“截至目前,我們全球專利布局量已達到約2萬件,平均19件/天,發明專利佔比70%。”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說,長安汽車未來十年將在新興領域投入超過2000億元,新增超1萬人規模的科技創新團隊。
在賽力斯超級工廠裡,機械臂不停舞動、運輸機器人來回穿梭,一輛輛問界M9正在進行下線前最后的部件組裝。這座超級工廠內,1600多台智能終端、3000多台機器人協同運作,實現了焊接過程自動化率100%、噴涂自動化率100%、全自動智能伺服壓機線自動化率100%。
賽力斯超級工廠。賽力斯供圖
“我們車間目前已實現AI視覺檢測,十幾秒鐘就能對單一零部件幾十處卡口進行全部檢測,確保產品的一致性和出廠品質。”賽力斯超級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
長安汽車的重金研發、賽力斯的智能化生產,是重慶車企發力新能源新賽道、重塑競爭新優勢的縮影。近年來,重慶搶抓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實現產品“換道超車”。同時,大力推動“整零協同”,引導產業鏈向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方向全面升級,目標是到2027年本地配套率提升至70%。
自動變方向、安全跟車、主動避讓……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城市中心,一批智駕小車正在進行上路測試,這是重慶首批“車路雲網圖”協同下的智駕小車,將有助於彌補單車智能在特定場景下應對能力不足和失效的風險,大大提高車輛安全性。目前,重慶開放智能網聯測試道路約2400公裡,覆蓋多種道路場景。
今年上半年,重慶汽車產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新能源汽車產量48.93萬輛,增長25.0%。新能源整車增加值同比增長19.6%,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增加值同比增長11.5%。
不只是汽車,近年來,重慶加速建設“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聚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3大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
當前,“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構建平穩推進。重慶市稅務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市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7%,佔全市銷售收入比重為30.4%,繼續為經濟大盤提供重要支撐。其中,“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7%。
民生熱,“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農村農路加裝護欄、殘疾人服務提升……近年來,重慶每年接續辦好15件重點民生實事,以民生溫度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午飯時間,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民主村社區食堂內,燒白、青椒肉絲、黃燜雞等20余道精心烹制的菜肴整齊地擺放著,社區居民、附近寫字樓員工、游客等有序地排著隊。
作為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區),民主村片區通過“留、改、拆、增”,讓老舊社區煥然新生,並入選全國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現在不僅吃飯方便,看病、理療、打針、輸液……都能在社區醫院完成,定期還有專家來坐診。”民主村二村5棟居民彭其碧對當下的生活十分滿意。
工作人員幫菜農將背簍運進地鐵車廂。重慶軌道四號線建設運營有限公司供圖
民生溫度不僅在社區,也在流動的車廂裡傳遞。軌道交通4號線,因每天清晨都有一群背著背簍的菜農搭乘地鐵前往市區賣菜,被大家親切稱為“背簍專線”。
此前,有網友建議,早晚高峰時段禁止乘客攜帶菜筐等大型物品。對此,重慶軌道交通方面回應:軌道交通的服務宗旨是以人為本,服務民生,只要行為和物品合規,就不會干涉。此番回應引發網友點贊,紛紛評論重慶軌道交通接地氣、重人情。
曾經,去不同醫院看同一種病,換一家醫院往往就要重新做一次檢查。為此,重慶主動向患者就醫的堵點、難點、痛點開刀,通過數字化手段賦能醫療服務,完成重慶市醫學影像雲平台建設,醫生動動鼠標,就能“一鍵調閱”患者在其他醫院的檢查資料。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江南院區,醫生通過醫檢互認系統,查看患者在當地的檢查結果。人民網記者 劉祎攝
“本以為又要做一遍檢查,沒想到通過醫檢互認,節約了3000多元的檢查費,還省時省心。”6月12日,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江南院區神經內科病房,從彭水縣陪同岳父陳華來此看病的孫成波,對就診便利度豎起了大拇指。
記者了解到,作為重慶市重點改革項目,去年3月以來,全市所有公立醫院實行醫檢互認。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因調閱和互認減少重復檢查130.97萬人次,降低醫保基金支出約1.1億元,為群眾節約就醫費用2.89億元。
細節處展現城市溫度,高投入體現保障力度。“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的溫度與厚度,在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上,一句句滿意的話語中,得到了生動的詮釋。
(張峰、魏星、劉政寧、許崢、曹欣悅、胡虹、劉祎)
點擊進入專題
【行進中國·高質量發展看地方系列報道】
遼寧篇 安徽篇 湖北篇 山東篇 廣東篇 江西篇 浙江篇 吉林篇 山西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