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重慶頻道>>頭圖

重慶國際復材超高模量玻璃纖維技術領先世界——

“強筋健骨”,風電葉片長度超110米

2025年08月31日08:22 | 來源:重慶日報網
小字號

超大型玻璃纖維風電葉片。(受訪單位供圖)

超大型玻璃纖維風電葉片。(受訪單位供圖)

崇山峻嶺上,一排排“大風車”矗立。一片片百米長的風電葉片,宛如“鋼鐵巨人”的長臂隨風舞動,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更是源源不斷地將風能高效轉化為綠色電能。

“大風車”上的風電葉片之所以“筋骨”強健,剛度、強度都很高,得益於一種關鍵材料——超高模量玻璃纖維的應用。別看這種纖維的單絲直徑僅為頭發絲的十分之一,它卻是推動風機大型化和提高發電效率的最大“功臣”。

8月28日,2024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際復材)等單位完成的“超大型高模量玻璃纖維風電葉片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必須啃下“硬骨頭”

風電葉片是風電所需關鍵部件,風機的功率與風輪掃風面積成正比。簡單說就是,要捕獲更多風能、提高發電效率、降低每度電的成本,最有效途徑就是制造更長的葉片。

從10多年前起,全球風電產業逐漸向風機大型化發展。然而,葉片長度的增加,會讓重量和所承受風載急劇增加,進而導致葉片在工作中出現巨大彎曲變形。

要發展超長葉片,必須解決“剛度不足”和“重量失控”的技術難題。

“高模量玻璃纖維是一種剛度極高的增強材料,主要應用於風電葉片的主梁上。”國際復材董事長江凌介紹,高模量玻璃纖維的使用能大幅提升葉片的抗彎曲能力,保障超長葉片的安全性,同時有效減輕葉片重量和提升抗疲勞性能。

實際上,早在2010年,國際復材就成功研發出模量為90GPa(吉帕)的高模量玻璃纖維生產線,能生產長度90米的風電葉片,填補了國內高模量玻璃纖維產品空白。這一長度,已經是當時業內最高水平。

要往模量更高方向發展,讓葉片達到百米級,很長時間內國際復材做不到,全球范圍內也沒有相關技術。

是否對百米級風電葉片發起攻關?這一道難題擺在了國際復材面前。

“這項研發投入大,風險大,但不搞這個研發的話,就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命運,風險更大。”江凌坦言。

經過公司內部反復研判,國際復材最終決定:自主研發超高模量玻璃纖維,啃下這塊“硬骨頭”!

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投入5000多萬元,建立全新實驗生產線,引進更多專業人才,組成新的攻堅團隊……一場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在國際復材打響。

“通過產學研合作,我們陸續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尤其是在超高模量玻璃纖維配方設計開發、玻璃纖維表面處理技術、高玻纖含量拉擠板成型、超大型葉片設計及制造等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項目負責人黃偉九說。

這並不容易。以超高模量玻璃纖維配方設計開發為例,團隊耗時兩年多,對百余組玻璃纖維配方進行了實驗,才最終實現突破。

中試車間,項目團隊在炎炎夏日,頂著50多攝氏度的高溫,長時間蹲守在熔爐邊上,尋找玻璃纖維“拉絲不成型”的原因……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底,項目團隊研發生產出95GPa的超高模量玻璃纖維。2024年初,國際復材推出迭代升級產品,模量達到100GPa,以其制作的風電葉片長度可超過110米,即使在遭遇千噸拉力后,仍能瞬間復原﹔哪怕是在極端暴風雪天氣中,也能抵御形變。

目前,該項目團隊研發的主要產品已經獲得英國勞氏(LR)、挪威船級社(DNV)、美國FDA、中國船級社等產品認証,形成國家標准20項和行業標准1項。

推廣到航空航天等領域

目前,項目成果在國際復材、重慶風渡新材料有限公司、重慶重通成飛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和單位形成了高模量玻纖材料、風電葉片設計及制造等風電葉片全產業鏈。

“2024年底,我國風電能源佔比達9.1%,已成為國家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隨著風電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們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江凌介紹。

江凌表示,國際復材將持續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推進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入研究大尺寸風電葉片在不同工況條件下的材料疲勞、老化等長期性能模型,進一步開發超高模量玻璃纖維與碳纖維、芳綸纖維等高性能材料復合協同技術,推動我國風電行業的技術發展,助力重慶打造萬億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

據了解,項目團隊研發的超高模量玻璃纖維還逐步推廣應用到其他行業領域,比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光伏與基建、航空航天等。(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張亦筑)

(責編:陳易、劉政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