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專家齊聚山城 共話大國工匠與智能制造

人民網重慶9月24日電 (陳琦、劉敏)9月23日,第三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主論壇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以“大國工匠與智能制造”為主題,與會的大國工匠、技能專家及企業代表相聚山城重慶,共話大國工匠與智能制造。
第三屆工匠大會主論壇現場。吳汪洋攝
“智能制造時代的工匠精神是發展的、動態的、與時俱進的。”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省總工會主席劉雪榮表示,智能制造與工匠精神是“1+1>2”的協同關系,智能制造與工匠精神是相互促進的統一整體,工匠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對工藝的深刻理解和精益求精的信念,賦予了智能制造強大的生命力,而智能制造通過數據、算法和自動化技術,將頂尖工匠的知識、經驗與精度固化下來,並大規模復制和應用,實現了工匠精神的延伸拓展。
“長安始終將技能人才培養作為黨管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傳承、創新。”中國長安汽車副總經理賈立山說,企業文化是長安的核心競爭力,長安將工匠精神深度融入企業文化,通過“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搭建“傳幫帶”平台,培育一批又一批擁有長安文化思想的工匠人才。近三年,在工匠人才帶動下,長安牽頭、參與制定國家及行業標准111項,制定中國車企首個ITU系列國際標准,填補行業空白。中國長安汽車將推動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加快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
沙龍座談環節。吳汪洋攝
在沙龍座談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能時代下工匠人才隊伍如何建設進行了探討。
廣東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滿文星認為,雖然面臨挑戰,但人工智能賦能了千行百業,所以總體上是機遇大於挑戰的,其中一個方面便是改善和創造了大量的新崗位。
通用技術集團機床有限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董天義提到,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領域,是助力我國機床行業彎道超車的難得機會。比如在應用技術研究方面,運用AI技術優化基層結構設計,提高剛性、強性等指標,同時為研制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精度保持性的機床打下良好基礎。
南開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工匠研究中心主任王星認為,要重構數字化背景下的產業工人體系,比如要加強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以及機械制造等方面的職業培訓,充實產業工人的“綠色技能”,同時也要思考新的勞動基准,進一步保障數字產業工人的勞動權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