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末 重慶金融資產規模達9.5萬億元
人民網重慶10月31日電 10月31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市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場)。會上,重慶市委金融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市地方金融局副局長龔榮潔介紹了重慶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有關情況。
龔榮潔介紹,今年以來,全市金融系統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資產規模達9.5萬億元、同比增長8.3%,存貸款余額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金融服務供給持續加力,金融改革創新不斷深化,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穩步提升。
其中,不斷優化黨建統領的金融工作體制機制。聚焦打造新時代市域黨建新高地,深化金融領域黨建統領改革,成立地方金融社會組織綜合黨委,打造“渝金先鋒”“紅金渝”等黨建品牌,培樹“四強四好”黨支部92個。今年已推動全市金融國企全部完成“黨建入章”工作,符合條件的非公金融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到86%、較年初提升15.6%。同時,充分履行市委金融工委職能,構建西部金融中心高質量建設表彰機制,開展金融機構服務全市高質量發展激勵評價,進一步激發金融系統改革創新的能動性,有效推動將黨建優勢轉化為金融服務效能。
加快提升金融機構體系的資源配置效率。抓好央地戰略合作,推動總部金融機構累計向重慶授信5.47萬億元,農行數字運營中心等區域性功能性總部設立運營,工行、農行、交行等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基金有序落地。另一方面,做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重慶銀行資產破萬億元,重慶農商行資產規模繼續保持全國農商行領先地位,通過整合國有地方金融組織,在消費金融、融資擔保等領域加快形成一批頭部機構,油氣交易中心等交易場所已初步具備區域性定價功能。截至9月末,全市地方金融組織戶均資本3.84億元,消費金融公司貸款余額超過四千億元、約佔全國比重¼。
持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活力。推動金融服務供給側改革,加大資金資源供給力度。先后出台金融支持產業轉型、民營經濟、科技創新、中小微企業等專項政策舉措,截至9月末,全市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普惠小微貸款余額較2020年末實現翻倍增長,銀行業機構為成渝共建重大項目累計授信超1萬億元。同時,在做好數字金融這篇文章上,緊密銜接數字重慶改革任務,上線“渝金通”金融大腦、“渝金盾”風控大腦等信息系統,推動“長江渝融通”“金渝網”等系統功能持續優化,有序落地風控、零售等領域“AI+金融”大模型應用,帶動金融服務質效不斷提升。
積極完善投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今年以來,著力抓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境內上市公司再融資同比增長126%,市值同比增長近50%,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金額同比增長637%,有效發揮資本市場的撬動作用。其中,賽力斯公司正開啟港股招股工作,將成為全國首家“A+H”股兩地上市的豪華新能源車企。同時,針對間接融資對於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等短板問題,積極打造西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高地,常態化開展重慶創投日、重慶天使投資聯盟對接活動,搭建規模1200億元的市區兩級國有控股私募基金架構,母子基金撬動社會資本3800多億元,投資的科技型企業項目超過860個、投資金額超過400億元,近兩年保持50%以上快速增長。
以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構建更健全的現代金融治理體系。在金融“一域”上,推動央地監管協同、監管司法聯動不斷深化,加快推進地方金融立法等法治建設,聚焦單體企業金融債務風險、非法金融活動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行動,高效開展地方金融組織專項規范整治。高標准打造西部金融中央法務區,成渝金融法院“司法+金融”聯動等模式在全國推廣,9月末,全市銀行貸款不良率1.09%、保持優於全國平均,今年1-9月非法集資新發案件同比下降14.3%,金融生態環境保持穩定。在金融服務“全域”風險防控上,金融機構全面參與“三攻堅一盤活”等重大改革攻堅,對困難企業“一企一策”給予支持,確保融資規模足、渠道多、銀行不抽貸斷貸,有效發揮金融系統穩預期、逆周期的調節作用,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龔榮潔表示,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統將繼續深化推動金融領域改革創新,積極推出更多新機制、新平台、新服務、新產品,全力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新重慶建設貢獻更多金融力量。(胡虹、游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