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
建设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跑出荣昌“加速度”近日,重庆市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做客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发布“新时代 新征程 新重庆——2024重庆两会会客厅”系列访谈时表示,推进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的重大战略抓手,荣昌将围绕这个目标,把当地建设成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在新重庆建设的开局之年,荣昌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呢?
新重庆开局第一年,荣昌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可以用“三好一可控一增强”来概括。
“三好”:一是产业发展态势好。我们去年的工业总产值增长10.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工业的税收增长56%,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增长30%,这几个指标充分说明了新重庆部署的“33618”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荣昌体现出来了。
二是项目投资好。我们去年招商的项目有88个,整个合同金额突破了500亿,去年我们动工的工业项目有102个,竣工投产的有52个,所以去年整个投资当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民间投资增长20%以上。
三是经济效益比较好。去年,我们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区级税收增长20%,民间税收增长21%。荣昌区也是全市债务管控比较好的区县,我们的债务是稳定可控的,去年也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任务,所以经济发展的质效也是比较好的。
还有就是安全稳定重大风险是可控的,去年市委、市政府对区县的考核在除险清患、平安稳定方面我们都处于A档。
另外就是民生福祉得到增强,去年市委、市政府对区县的考核当中,在教育、医疗、就业方面,民生考核当中我们也是处于A档。所以我们叫做“三好一可控一增强”,经济发展好、项目好、发展的效益好、投资稳定增长,安全稳定是可控的,人民群众幸福感是增强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抓经济方面,去年贯彻二十大精神提出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所以我们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产业发展。
抓经济具体的举措我们有“六大抓手”:第一大抓制造业,第二大抓科技创新,第三大抓招商引资,第四大抓民营经济,第五大抓项目建设,第六大抓数字经济。通过“六大抓手”促进荣昌经济实现开局良好,实现了平稳、可持续、有序。
三、我注意到荣昌区其实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大抓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特色亮点呢?
对,刚才我讲了“六大抓手”,其实“六大抓手”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大抓民营经济,抓民营经济最重要的是优化营商环境,要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不断地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在营商环境中就提出来“123456”的理念。因为荣昌民营经济的占比很高,在全国和重庆市来讲民营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有个普遍的说法叫“56789”,我们的民营经济叫“78899”,70%的科技创新是民营企业创造的,80%的GDP、80%的税收,93%的就业、99%的市场主体都是民营企业。
区委进行了充分调研,也认真走访了民营企业家,我们在2022年11月1日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在这个会上我们就提出来要营造“123456”的营商环境。
“1”即“来了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企业家的事就是我们家里面的事,我们把企业家的事办好。
“2”即“两手抓”,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企业服务。我们不仅把企业招进来,而且要让企业在荣昌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所以我们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后续的任务还有很多。
“3”即“三个尊重”,第一尊重企业家,第二尊重投资者,第三尊重纳税人。企业是我们创造财富的主体,也是纳税的主体,也是解决就业的主体,所以我们要形成“三个尊重”的整个氛围。
“4”即“四个到”,就是我们工作的理念,为企业服务的理念,第一“随叫随到”,第二“不叫不到”,第三“说到做到”,第四“服务周到”。“随叫随到”,企业有事我们及时回应、企业解决;企业没有事,我们叫“无事不扰”,比如我们每个礼拜一确定为民营企业“宁静日”,这一天区级各个部门都不允许到企业去做检查,当然除非出现了突发事件、应急事件,让企业礼拜一安心研究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企业如果有事难时出手,我们“有求必应”;另外就是“说到做到”,在招商过程中我们就提出“干得比听得好、说得比做得好、兑现得比承诺得好”;“服务周到”,我们现在推出的是“双百行动”,百名干部到企业为企业服务,百名科技人员进企业,为企业科技发展、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帮助指导。同时,每个季度区委、区政府还要召集银行和民营企业,召开政企银融资对接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5”即“五个商”,整个社会尊商、重商、亲商、爱商、诚商,整个社会包括老百姓都要形成这么一个浓厚的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氛围。
“6”即“六个不”,就是对官员,对企业交往过程中我们提出的负面清单也好,或者是提倡的亲清的政商关系具体的指向也好,提出“六个不”。第一官员与公职人员和企业交往不要把自己当官,第二不能对企业说“不”,第三不能当“二传手”,第四不能事不关己,第五不能“本本主义”,第六不要夹杂个人私利。我们建立一种亲清的政商关系,只要在这个基础上依法依规、理直气壮支持企业发展,因为我们是公仆、我们是为企业服务的,不要高高在上,也不能当“二传手”,也不能说遇到什么问题,事不关己,或者说该办的事不办,夹杂个人利益、搞利益输送、违规违法的事去办,那也不行。
我们既有正面的要求、具体的理念、具体的举措,也有负面清单,现在“123456”的营商环境品牌已经成为荣昌的一张金字招牌、一张名片,整个社会形成了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是荣昌最靓丽的名片、民营企业是荣昌最大的优势资源、民营企业家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还要持续迭代做。
所以刚才讲了去年在经济恢复过程中,我们的招商、我们的投资、我们的税收都增长得非常好,其中就是因为我们的营商环境不断迭代升级,真正营造了一种近者悦、远者来。现在我们招商是来的企业帮我们以商招商,他来讲荣昌的好,我们招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链主企业,他把他的链条带过来、把配套企业带过来,所以形成了一种聚集效应。这是荣昌得出的一条宝贵的经验、一个很好的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为企业服务。
今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惠民强企”,针对“强企”,荣昌区如何抓好落实?
我想我们还是从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持续擦亮“123456”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不断地提升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能力,要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我们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比如,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每个季度就要召开一次政企银对接会,把民营企业需要融资贷款的项目梳理出来,把我区的11家银行与民营企业来对接。去年这个效果非常好,整个存贷款余额增长13%,在全市增长算比较快的,民营经济存贷款余额增长了20%,特别是制造业这块,贷款增长39%。我举这个例子,说明了营商环境,包括为企业服务是我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同时,要支持民营企业在技术改造、数字化赋能、绿色转型方面出台一些政策支持。这几年我们很多传统企业也在往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同时,企业的产品销售拓展市场,我们也专门建立了服务专班,我们不仅是招商专班,还有服务专班,这个服务专班就是为企业的产品拓展和销售给予支持,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就进一步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让他们在荣昌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二是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经济强必须市场主体强,其实我们区县抓经济就是抓市场主体,要做到“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构建了企业培育库。引进龙头企业、头部企业、链主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聚集发展。也要促进“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通过科技赋能提供更多为企业服务的政策支持,促进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另外,我们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小巨人”,使荣昌的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真正做到顶天立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三是促进“两个健康”。一个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另一个促进民营企业人士健康发展。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党的领导,要加强政治引领,让民营企业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我们也出台了一些评价机制,比如今后招商过程中工业企业“标准地”出让,我们在招商过程中也要测算“亩均论英雄”,要促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转型升级,传统的企业也可以升级。我们更要引进更多的战略性新型企业,加强民营人士的培养,区里每年要举办民营企业的培训班,前几年我们分别在清华大学、浙大都举办了民营经济企业家的培训班,培训以后民营企业家的收获非常大,他们能够看到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也会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拓展能力。
2024年荣昌区有什么样的工作部署呢?
新的一年,市委也召开了六届四次全会,也提出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目标任务,也召开了全市的经济工作会议。今年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我们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以进促稳,全面落实中央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对荣昌区,特别是渝西的定位,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市委、市政府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号工程”的突破口,荣昌区就围绕着这个目标,提出来要建设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我们想在六个方面突出先行区的导向:第一,川渝合作,因为荣昌与四川内江、泸州、资阳毗邻;第二,产业聚集;第三,科技创新;第四,交通互联互通;第五,城乡融合;第六,对外开放。我们围绕着这六个维度来打造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首先还是要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区里提出了“2335”的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始终不渝抓制造业、抓工业、抓招商引资,持续迭代升级营商环境。同时,我们也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实施“千万工程”建设和美乡村方面,明年也是我们的一个重点。同时在科技创新,特别是荣昌区作为国家畜牧科学城,以突出畜牧科技为主的创新引领方面我们也要大力推动。在城乡融合方面,我们要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促进城乡和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