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专题关注

披“绿”戴“红”,让华蓥山“亮”起来

2021年08月23日17:56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华蓥山是一座“风景”资源厚实的山。最高峰是高登山,海拔1704米;次高峰宝鼎,海拔1433米,有“川东小峨嵋”和“东朝宝鼎,西朝峨嵋”之美誉。而华蓥山游击队和华蓥山武装起义,更是谱写了悲壮的“红岩”史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华蓥山交相辉映。

  打造红色华蓥,赓续红岩精神

  一部小说《红岩》,不仅使华蓥山名扬天下,而且影响教育了几代人。华蓥山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之一。《红岩》作者杨益言说:“华蓥山游击队精神应该是红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蓥山区几十年风风火火的革命斗争与川东各地的革命斗争,共同铸就了‘红岩精神’。”

  华蓥山原本就是汇聚自然山水精华的立体画廊,有着无限风光。然而,当大量的人文品质注入这方山水之后,她的山岭、河流里,便有了理想的光泽;她的晨岚、夕照中,就有了人性的灵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故事传说,使红色华蓥山成为令人神往,激情洋溢的胜境。

  原华蓥山游击队活动场所主要在华蓥山,红色文化在这里已结成厚实的板块。华蓥山游击队弹药库、战壕、游击步道以及“界牌巧夺军车”等遗址,与新建的“华蓥山游击队纪念墙”“华蓥山起义纪念馆”“双枪老太婆”大型塑像交相辉映,让人倍生敬仰。而丁家坪,是原《新华日报》的纸厂旧址,透过尚存的泡料池、碾料槽、煮料灶及部分厂房遗址,依稀可见当年纸厂源源不断地为《新华日报》生产、输送纸张的情景。禄市小学、阳和碗厂、阳和老街、华蓥山游击队革命烈士纪念碑、双枪老太婆居住的垛子洞等革命遗址,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华蓥山游击队遗址已被评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红色精品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华蓥山、邓小平故里广安,已结成密不可分的红色旅游联线。“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已成为响亮的旅游品牌;华蓥山,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红岩”。

  明末清初以来,华蓥山土著山民与外来移民相融共生,其歌舞“巴渝舞”“云童舞”等,古朴粗犷、淳美动人、富于感染力。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滑竿抬幺妹”,更是华蓥山本地文化的精华。

  发展绿色华蓥,厚植金山银山

  华蓥山空气清新、气候适宜。西部平坝浅丘区年平均气温为17.8℃,东部山区为11.5℃。山中物种丰富, 生态迷人, 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同时兽类、爬行、鸟类、两栖和大型真菌、蕨类、裸子等动植物种类繁多。国宝大熊猫于2014年8月开始入住华蓥山。

  华蓥山自然景观比比皆是。南段有“宝鼎称灵岌,华蓥第一峰”的宝鼎。中段有千姿百态的右林、光怪陆离的溶洞和四季如春的黑龙峡、天意谷、“人间瑶池”天池湖。北段有“天然氧吧”仰天窝、欢喜坪……云海、竹海、石林、杉林等自然风光各具特色。在山中观赏春的绿、夏之荫、秋的红、冬之银四季变化,让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而华蓥山石林景区的万狮朝圣、地质奇观、天然大盆景、夫妻石、精品石林、云鹤楼、华蓥山岩、千佛云游、千年一吻、生命根源洞等特级自然景观,观更是将自己的秀、清、雅的美姿镶嵌于丛林之中,这些别具一格的景观,可谓是中国生态景观之代表作,被誉为“天然博物馆”和“天然大盆景”,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目前,华蓥山虽已建成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级旅游度假区、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华蓥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秦洁、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