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健康>>医视界

开州区人民医院:创新实干 打造渝东北区域特色医疗中心

2021年12月09日13:03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2019年以来,开州区人民医院新增医疗类新技术新项目233项,护理类新技术新项目73项,累计开展96677例次,95%的患者实现大病不出区;

  人民网重庆12月9日电 2019年以来,开州区人民医院新增医疗类新技术新项目233项,护理类新技术新项目73项,累计开展96677例次,95%的患者实现大病不出区;

  建成5个市级区域重点学科,7个市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特色专科,在2021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中“地市和县域层面任务”的14个专科中,已有11个专科优势明显,朝着“渝东北区域特色医疗中心”的目标又迈进一大步;

  设置全区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医学美容中心、盆底康复中心、智能康复中心、全飞秒激光近视治疗中心;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9个区域性中心,成功构筑开州区“群众健康屏障”……实干书写答卷,创新绘就新篇,“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州区人民医院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科学谋划,立足长远,创新发展之路、凝聚发展之策、集中发展之力,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为守护全区百姓健康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

开展手术。开州区人民医院供图

  创新引领发展 一项项新技术让老百姓大病“不出区”

  “再次感谢你们团队,我在市外跑了那么多大医院,都不给我做手术,没想到,在家门口把病治好了。”近日,在开州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血管腹壁疝外科,70岁的老李同家人办好出院手续后,特地找到科室主任、主任医师谭智明,表示感激之情。

  原来,老李在今年10月被确诊为食管恶性肿瘤,辗转于市内外多家医院均无法手术。老李介绍,原本他和家人都比较绝望了,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来到开州区人民医院。

  “老人家,不要太担心,我们团队会尽最大努力为你治疗。”面对老人的病情,谭智明关心的话语给予了老李及家人新的希望。他组织全科进行讨论,并充分评估及讨论了围手术期的各种困难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在医院手术·麻醉科医务人员的大力配合下,由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郑主刀,为老李成功开展了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该手术是渝东北地区首例,相比于常规的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平均缩短了30%-40%,患者麻醉时间更短,使用麻醉药物更少,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谭智明介绍。

  事实上,这项新技术只是开州区人民医院近年来新开展的160项医疗类新技术其中的一项。

  “渝东北地区首例,食管癌微创治疗;首例,热灌注化疗;首例人工肝治疗;首例,3D全高清腹腔镜辅助下恶性肿瘤根治手术……”2019年以来,开州区人民医院以创新引领技术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通过坚持“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全院新增医疗类新技术、新项目233项,护理类新技术、新项目73项,开展96677例次,率先引进使用智能康复机器人、3D打印、全系三维影像智能辅助诊疗、远程医疗等先进诊疗技术;三四级手术及微创介入手术快速发展,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尤其是2020年,开展三四级手术及微创介入手术8453台,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1.91%。一项项新技术的开展,让95%的患者实现了大病“不出区”。

多学科协作手术中。开州区人民医院供图

  优势学科集群 一项项高质量服务让群众更有“安全感”

  “我只想郑医生给我做手术,我还想下午就去打麻将。”今年9月,开州区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接诊到一位极其特殊的患者——105岁的任婆婆,因不慎摔倒导致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据了解,任婆婆口中的“郑医生”正是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郑云章。

  “这是医院自建院以来所有手术患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患者也多次因冠心病及房室传导阻滞而住院治疗,耐受手术能力极其差,创伤恢复特别慢,手术风险性极高。”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周道政介绍,为了让老人能够重新站起来,骨科会同麻醉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的专家经过会诊及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沟通,多学科协助,为任婆婆开展了行股骨髓内针内固定术。

  术后,任婆婆恢复良好。“如此高龄能够顺利完成手术,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任婆婆家属向医生表示感谢。

  这是开州区人民医院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强化优势学科,促进学科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

  “强化优势学科是打破学科壁垒,协同作战提升诊治和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解决由于原始性创新能力不够、重大疾病相关学科之间融合性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州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谭晓均介绍,近年来,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立了医院打造渝东北区域特色医疗中心的目标,在学科专科建设方面,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优势学科、推进中心建设、优化学科服务模式等方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内涵,让群众就医更有获得感、安全感。

  在优化学科服务模式方面,医院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建立专病联合诊治模式,大力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快速康复、中西医结合等新诊疗模式;积极引进使用智能康复机器人、3D打印、计算机智能辅助诊疗、远程医疗等先进诊疗技术。

开州区人民医院近年来建成9个区域性中心。开州区人民医院供图

  发挥“龙头”作用 一个个医疗中心织密基层百姓“健康网”

  急性脑卒中发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是我国导致死亡的首位原因。当超高龄老人遭遇急性脑卒中时,危急凶险不言而喻。今年8月9日晚上,家住开州浦里片区某镇的郑爷爷(化名)在家休息时,突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伴右侧肢体不能活动。家属发现后,立即将老人送至开州区人民医院救治,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经过30分钟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血栓成功取出,缺血区域血流迅速恢复畅通,缺血症状立即得到改善,郑爷爷瘫痪肢体当即可见活动,5天后在家属陪伴下步行出院。

  “在我们卒中中心的治疗档案中,有记录曾经为一位88岁的患者做过介入取栓,这次为91岁这样的高龄老人做脑动脉介入取栓手术在开州尚属首例,在全市也屈指可数。”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向周内心无比感慨,“老人身体条件好,家庭儿女全力配合,医务人员精益求精,三者缺一不可。”

  郑爷爷只是开州区人民医院建成卒中中心的受益者之一。为了提高开州区脑血管病的整体救治能力,让开州区脑卒中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2019年以来,开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党支部在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加强血管内介入取栓技术的发展,通过刻苦钻研,完成了一例又一例高难度神经介入手术,一次又一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今年4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发布了3月份的卒中各项工作排名,其中开州区人民医院开展的卒中血管内介入取栓治疗技术,位列全国防治卒中中心第一名。标志着医院在脑血管介入诊疗、卒中绿色通道和多学科联合规范诊疗等方面均达全国先进水平。

  据悉,卒中中心是开州区人民医院近年来建成的9个区域性中心中的一个。其他的还包括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这些区域性中心的建成,不仅织密了开州区人民群众的“健康网”,也为医院“十四五”时期,建设万达开川渝发展示范区特色医疗中心和渝东北区域特色医疗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积极发挥龙头作用,依托挂靠在医院的22个区级医疗质控中心、远程医疗服务、医共体工作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与水平,为全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开州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谭晓均说。(陈琦、蒋永劲)

(责编:陈易、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