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萤烛之光 照亮追梦路
2021年12月6日,重庆深冬的天有些阴沉,寒风肆虐。重庆肿瘤医院内科大楼十八楼挤满了探望者,他们眼眶红润,却极力克制不让眼泪掉出来,因为他们最可亲可敬的“老殷”都在努力克制。
弥留之际,不同年龄的学生跪在“老殷”病床前,他握着孩子们的手,欣慰地拍了拍。已无法说话的他,极力用这个动作宽慰孩子们,亦或是鼓励他们在人生路上努力前行。
“我这辈子,就得教书这点爱好”
孩子们口中的“老殷”,名叫殷明,是长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1989年,20岁的殷明从原四川省长寿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卢池乡中心校、万顺乡东风中学以及长寿实验中学任教。
在学生的记忆里,殷明没有英俊潇洒的外表,夏天一件格子短袖,冬天一件深绿色夹克外套,衣着朴素得有些略显磕碜。偶尔有男同学调侃他头顶日益凸显的“地中海”,他总是笑道:“莫要在外壳上过于花精力,乌龟有肉在肚里。”
在殷明妻子陈霞的记忆里,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无暇顾及家里的大小事,所以她经常打趣道:“你一天,快要比校长都忙了哟。”每每这时,殷明总是嘿嘿一笑,道:“我这辈子,就得教书这点爱好。”
为了这点爱好,殷明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床,不到六点就到校。晚上,学生没有离校,殷明一定都在。星期天,他总是吃罢午饭就到学校,等待学生返校。
在殷明看来,陪伴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他每天在校的时间多一点,陪伴的时间就会更多一些,对孩子们的情况也会了解更多,更利于因材施教。
“我的班上没有‘赖包子’”
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成绩总是参差不齐,但在殷明眼里,学生没有优生差生之分,但教育却要考验老师和家长用不用心。
在学生王潇悦的记忆里,“老殷”有一个秘密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全班54个学生在学校不同阶段的表现情况,以及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这样记录是方便他在合适的时机,帮助和鼓励孩子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忘了的事情,老殷却记得,并在适当的时候提醒我们。”回想初一时学校组织月考,刚入初中的王潇悦填答题卡不太规范丢了分,为此闷闷不乐的王潇悦准备在期中考试“翻盘”。考试那天,王潇悦正要前往考场,殷明突然拉住她轻声道:“答题卡涂重一些,没问题的”。那一瞬间,王潇悦心中倍感温暖。
“我的班上没有‘赖包子’”,家长会上殷明常说:“每个孩子的可塑性都很大,需要家长和老师付出时间和精力。”
正是殷明对每个学生的尽心尽责,孩子们也用优秀的成绩回报他。班上学生各科成绩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每届考上重庆市级重点中学的学生都很多。
“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娃儿”
在殷明眼里,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爱他的孩子们。他亲切地叫班上的男同学“幺儿”,叫女同学“女儿”,而孩子们也亲切地称他“老殷”“殷大大”。
“我考上大学的第一年,以为殷老师会逐渐忘记我们,他有了新的花朵需要灌溉,可是并非如此。”往届学生江文静说,她从妈妈口中得知,殷明每年都会时不时地通过微信询问她妈妈问自己的近况,在新学校适不适应,学习生活方面怎么样,并表示相信她能做得很好。“这使我在之后的日子,每每想起都很动容,就算孤身一人在新环境,但是身后却有父母和殷老师的关怀,让我感觉自己被深深地爱着。”江文静说。
孩子们毕业了,殷明会及时了解他们的现状,并不时发信息开导或鼓励。孩子们没毕业,他就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
“殷老师,媛媛的书忘带了,我放在门卫,你叫她去拿一下。”“殷老师,小铠的作业本在门卫室。”“殷老师,帆儿的东西也在门卫室,麻烦你叫他拿一下。”……
“好的,我马上来拿!”殷老师回复。
殷明舍不得让孩子在课间短暂的休息时间跑来跑去,都是他去拿,并送到孩子们手里。
家长都知道即使不是殷老师上晚自习,殷老师也在学校,孩子在学校,殷老师都在。因为在殷明心里,学生就是他的孩子。
“我要回去给娃儿上课”
今年9月,陈霞明显感到丈夫的饭量减少了,便关切地让他去检查。误以为是炎症的殷明担心住院输液耽搁孩子们的课程,便向妻子开玩笑道:“我在减肥。”
那段时间,殷明胃疼总是用藿香正气液缓解。直到11月6日学校暂停上课,殷明才在上网课的闲暇到医院做了检查。
检查单上的结果犹如晴天霹雳,陈霞忍住悲痛,只告诉殷明需要输几天液后再做检查。“还要输几天液?那不得行,我要回去给娃儿上网课。”听说要输液,殷明立即拒绝,事实上,此时的他早已重病在身。
实在拗不过医生的坚持,殷明才拿起手机找同事代课。
随着病情持续加重,殷明转至重庆肿瘤医院。此时,殷明每天要靠打杜冷丁才能暂时止住病痛,但他依旧忘不了自己的学生。每次遇到来探病的同事,总忘不了问:“我那个班的班主任谁在带?语文谁在教?我可能要过段时间才能回学校了。”陈霞听后,只能躲到病房门口,泣不成声。
12月6日晚,殷明老师因胃癌去世。他离开了,但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负责任有担当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世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