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推荐

“八个一”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2021年12月24日07:29 | 来源:重庆日报网
小字号

巴南区莲花街道云篆山水公租房广场,市民在智能健身器材上锻炼。(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今年以来,我市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有力有序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15件全市重点民生实事,36件市级层面重点民生项目、20条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工作措施。同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即人口“一老一小”、住房“一旧一危”、就业“一生一困”、交通“一堵一安”等“八个一”方面重点突破、精准发力。通过“八个一”重点领域民生实事的实施,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口“一老一小”

  托起老人、小孩稳稳的幸福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一老一小”事业作为暖民心的政治工程、解民忧的民生工程、增民利的发展工程,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完善政策、补齐短板,出台了50条政策措施解决老人养老问题,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积极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突出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覆盖率达到100%,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覆盖率达到100%。今年,市级落实学前教育扩大资源建设资金6.9亿元,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资金4375万元,新增公办园147所,新增学位3万余个。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以上,普惠率达9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1%以上。

  在人口“一老一小”民生实事中,江北区加强问题导向的特色服务,围绕居家养老“吃饭难”问题,全面推广“1+X”“党建引领+股份制”“中心+站+点”多种养老助餐服务模式,以“网上下单、线下配送”为理念建设养老助餐服务站32个,让老年人安享舌尖上的幸福。围绕解决家长接送“三点半难题”,划拨约3000万元专项经费,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探索实施“五个一点”课后服务项目,覆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校在校生5万多人。

  12月23日,居住在重庆高新区香炉山街道康居西城第一社区73岁的王爷爷,由老伴儿李奶奶推着轮椅来到香炉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享受助浴服务。“年纪大、行动不便的老人洗澡真难”,李奶奶说:“我们家里卫生间比较小,轮椅进不去,他每次洗澡都是躺在床上,我用热毛巾给他擦拭身体。”

  今年1月,老人住家旁边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后,王爷爷的洗澡问题解决了,每月来这里一次,可享受健康体检、洗头、洗澡、刮胡须、修剪指甲等多项助浴服务。这还不止,这个养老服务中心还合作开设了老年食堂和二级医养医院,老人们习惯了来这里吃营养餐、看病拿药。

  住房“一旧一危”

  老旧小区改造旧貌换新颜

  为满足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愿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来推进实施。今年全市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31个、惠及29.2万户居民,改造棚户区2万户。

  在住房“一旧一危”改造中,我市还先后出台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标准、全过程项目管理、设计编制导则、增设电梯技术标准等配套政策和技术规范,其中加装电梯相关政策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纳入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走进渝北区双龙湖街道1.5支路街区,只见该小区部分楼栋加装的电梯已完工。带着透明玻璃的观光式电梯,美观大气。

  双龙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坤敏介绍,街道以加装电梯引领改造提升老旧小区,现申请加装电梯499台,已完成安装245台,已竣工验收118台。

  在大渡口重钢老旧小区片区,停车难一直是困扰居民的难题。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跃进村街道“见缝插针”在辖区增设了近200个停车位。过去的垃圾场、废弃地块、边角地有了利用价值,老旧小区至少三分之一“打游击”的车辆找到“归宿”。

  就业“一生一困”

  为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提供最基本民生保障

  “我申请,退出低保!”近日,周建走进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柏华社区,向工作人员提出申请。

  周建是柏华社区低保对象,因身患残疾,多年来和母亲靠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几个月前,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他有就业愿望,邀请周建参加社区举办的小面、面点职业培训。

  没想到,他对手作糕点面点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久后就在社区介绍下,在家附近的早餐店谋了一份工作,有了固定收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一方面推行定制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就业工作,一方面实施就业援助,帮扶困难人员就业。我市共有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24.3万人,增幅为2.6%,截至目前,已完成重庆籍高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不低于90%的目标任务。困难群体就业保持平稳,累计帮扶11.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稳就业,不仅为数十万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作为“一生一困”民生实事的受益者,重庆理工大学毕业生胡心雨感叹:“最开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团队‘活了’,也为别人提供了一份工作。”

  在校期间,胡心雨就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她与6位伙伴一起创建起“牧童游平台”,为民宿、山庄、农场等经营者提供一站式数字化经营解决方案。

  巴南区人力社保部门获悉情况后,主动为他们开展创业指导,并提供免费创业工位。“人社部门的帮助,让我们觉得一下子拥有了资源、交流以及合作三大平台。”胡心雨说,通过参加各种创业比赛,他们有机会结识到更多优秀的项目,并通过互相交流思想碰撞,最终促成了合作。

  发展至今,牧童游已成为一个30余人的团队,在重庆市乡村旅游商户数量上位居第一。团队研发了8款互联网产品,用户数超过80万人。在不断为乡村旅游市场带去价值的同时,他们也带动了母校的就业与创业,与重庆理工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人才联合培养校外基地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交通“一堵一安”

  “外科手术式”限行调控让市民出行更方便

  这段时间,早高峰时段经过南岸区四公里立交进入内环的驾驶员惊喜地发现,这里新增了一条“潮汐车道”,让原本拥堵的路况有所缓解。

  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问题是群众非常关心的民生问题,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聚焦解决“一堵一安”问题,加强智慧交通建设,实施路网畅通工程,严格交通执法,科学统筹停车资源,进一步缓解交通压力,确保老百姓日常出行安全、有序。

  除了极具针对性的堵乱点治理,今年我市还有一项受到广大群众关注的政策,为全市交通缓堵促畅起到不小的作用,那就是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心城区部分桥隧错峰出行政策。

  “我市‘山城+江城’的特殊地理地貌,决定了桥梁隧道既是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也是道路拥堵的主要瓶颈。”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秩序支队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市内每一条桥隧的交通情况进行大量仿真推演和定量评估,我市最终采取了不同于全国其他大城市普遍采取的大范围、长时段、一刀切的限行措施,推出了最小范围(仅限于交通流量最大的15座过江桥梁和1座穿山隧道)、最短时段(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共4.5小时)、最低影响(不影响组团内部通行和城市生产生活运输保障)的“外科手术式”限行调控。

  这项举措效果明显,据统计,截至目前,错峰桥隧高峰时段车流量同比下降7%,“削峰”效果明显;错峰桥隧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37.6公里/小时,较错峰前提升28.3%;中心城区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26.1公里/小时,较错峰前提升5.7%。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将于2022年1月16日至20日召开
  人民网重庆12月23日电 (胡虹)刚刚召开的市政协五届二十四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重庆市委员会关于召开政协重庆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确定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于2022年1月16日至20日召开,会期4天半。…
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将扩容至3.05平方公里
  人民网重庆12月23日电 (陈琦、刘敏)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将迎来进一步升级!23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消息,解放碑-朝天门商圈将扩容至3.05平方公里,构建“一核两滨七街十巷”城市空间,建设 “朝天门-解放碑-较场口-通远门”3公里长的核心轴线。 解放碑-朝天门商圈范围示意图。…
西安防控升级!重庆疾控发布紧急提示
  人民网重庆12月23日电 (陈琦)重庆市疾控中心23日发布紧急提示,12月4日以来有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和延安市旅居史的来渝返渝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及时向所在地社区(村)、所在单位报告,按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检测、隔离观察、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该紧急提示具体内容为: (一)对有12月4日0时—12月8日24时之间上述地区旅居史的来渝返渝人员,全部开展2次核酸检测(两次采样间隔24小时以上);抵渝后已经开展2次核酸检测的人员,须再次进行1次核酸检测(与上次采样间隔24小时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