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 重庆检方去年追赃挽损2460万余元

人民网重庆1月13日电 1月12日,重庆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年重庆市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发布会现场,重庆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李菲菲通报了2021年全市知识产权案件办理、案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检察工作情况,同时公布2021年度重庆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白皮书》显示,2021年重庆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52件357人,其中,受理审查逮捕案件53件104人,批准逮捕33件66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99件253人,提起公诉65件155人。立案监督2件,追捕3人,追诉14人;捕诉环节促成退赔案件23件,追赃挽损共计2460万余元;制发检察建议11份;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3件。
案件数量及涉案人数同比上升明显
2021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同比增加26件,增长率为20.6 %;涉案人数同比增加107人,增长率为42.8%,其中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数量增长15件,同比增加13.0%,涉案人数增长68人,同比增加29.8%。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司法力度持续加强。
罪名主要集中在侵犯商标权犯罪
2021年全市受理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130件,占侵犯知识产权罪名案件总数的97.7%;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3件,占侵犯知识产权罪名案件总数的2.3%;假冒专利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连续5年没有案件。侵犯商标权犯罪相较其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成本更低,更容易实现侵权获利。
酒精饮料、烟草制品、汽车零配件成为主要犯罪对象
2021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涉及酒精饮料、烟草制品、汽车零配件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分别为21件、16件、17件,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54.5%。烟酒领域具有较高市场价值和附加值,利润丰厚的产品更易遭受侵权,较低侵权成本和丰厚收益成为这类案件多发的主要原因。汽车产业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犯罪对象涉及发动机、汽车配件、润滑油等零配件,呈现出犯罪手段多样化的特征。
犯罪呈现团伙化、网络化、跨区域趋势
2021年全市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均涉案人数2.35人,以企业式、家族式、作坊式等共同犯罪为特点;犯罪嫌疑人通常依托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实施侵犯商标权和著作权犯罪,呈现跨区域作案趋势;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作案链条进一步拉长,生产和销售多地分离,打击难度增大,其中案件犯罪地域涉及最广的达16个省市之多。(刘政宁、马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渝北:出重拳见实招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 人民网重庆1月13日电 (刘政宁)1月15日起,重庆市渝北区将实行政务服务“5+1”工作制,开展“周六不打烊”预约服务。企业和群众根据公布的事项清单,预约后周六到相应窗口即可办理,自助服务区可随时办理。…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