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政务

刘小康:10年磨一剑,20年造一尺!致力打造中国精度

2022年06月27日15:42 |
小字号

“重庆英才讲堂”于近日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重庆市青年科学家专题报告会”。七名青年科学家现场讲述了他们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把论文写在巴渝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伟大事业中的生动故事,激励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如何精确地测量长度?你会说,用一把精度很高的尺子,而刘小康就是为尺子打造精度的人。

要获得这样的尺子并非易事,国际上无论多先进的技术,核心理念都是“用空间的尺子测量长度”。

1995年,刘小康的导师彭东林教授提出“用时间做尺子测量长度”。这个大胆的理念,开启了他们打造中国精度的梦想之路。

没有案例可模仿,他们就称自己为拓荒人;没有经验可借鉴,他们就一天天负重前行;没有理论可参考,他们就将梦想命名为“时栅位移测量技术”。

201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差点让刘小康打造中国精度的梦想止步。然而治疗期间,他想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和方法:纳米时栅技术。这项技术,将测量的精度从毫米、微米一下子提高到纳米,这在破解高端装备制造重大难题上,将迈出关键一步。

出院后,很多人劝他再休息休息,但他只有一个念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回到朝思暮想的实验室,回到打造中国精度的梦想之路。

2014年,刘小康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经过竞争激烈的项目评选,最终他们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睐。这也让刘小康和团队的研究突飞猛进,测量精度比以前提高了十多倍。有一次,他们发现,无论怎么努力、无论如何调试,测量数据始终与国外的不吻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就在大家困惑、犹豫的时候,一份权威报告传来:是对方的精度不如他们,刘小康和团队实现了技术的反超!

10年磨一剑,20年造一尺,这条路刘小康走了整整20年。当纳米时栅技术在数控机床、芯片制造、计量检测等领域得到批量应用时,当一把中国的精密尺子解决了高精度位置检测难题时,所有的艰辛和汗水都化作了激动。(许琳珮)

(责编:秦洁、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