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推进“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
今年7月15日是第8个“世界青年技能日”,活动主题为“工学一体 技能就业”,旨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激励广大青年和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重庆市历来重视技能人才培养,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技能人才47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151万人,占比31.9%。
为不断提升技能人才与重点产业的匹配度与融合度,立足于打造“智造重镇”和建设“智慧名城”定位,近年来重庆市全力促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2021年11月1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复同意重庆市建立“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支持重庆在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逐步形成“一城、双核、三区、多点”雁阵功能布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技能人才高地,为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城:依托全域行政空间系统规划、科学布局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智能+”融合传统产业、“智能+”接棒互联网产业成为重庆产业新趋势,也为技能人才提出新需求。
为加大传统技能的“智变”升级,有效扩大“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源头供给,重庆市将试验区建设写入全市事业发展、人力社保等“十四五”规划和人才工作、数字经济等专项计划,并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数字技能人才制度体系,率先建立适应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转型要求的数字技能人才开发体系,形成“一城、双核、三区、多点”雁阵功能布局。
其中,“一城”指全城、全域,主要依托和围绕重庆市全域行政空间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布局,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重庆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急需的数字技能人才。
据介绍,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重庆全城、全域、全力打造巴渝数字技能品牌,紧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瞄准“6+5”现代产业体系和33条重点产业链等领域,不断完善数字技能人才的激励保障措施,不断深化校企、校地、校校合作,探索产、学、研协同的数字技能育人新模式,不断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协同、政策协同和产业协同。
数字技能人才逐步成为推动重点产业、数字产业、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2021重庆英才大会期间,重庆市已与百度、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落地数字技能人才开发建设项目152个,投入资金高达7.36亿元。另外还举办了智能制造、供应链、区块链、网络营销等系列数字技能竞赛,开展数字技能相关新职业培训5万余人。
双核:打造川渝区域性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
根据“一城、双核、三区、多点”布局安排,“双核”依托“重庆+成都”的双城经济圈物理空间、经济区域和产业布局,突破技能人才管理的传统模式和资源分散的体制障碍,推动建立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川渝区域性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共同体。
2021年5月,“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纳入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四川省、重庆市联合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川渝“双核”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职业培训、证书互认、技能竞赛、专家交流等多个领域密切沟通、强化合作。
在技工教育领域,川渝两地围绕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让更多“名师、名校、名校长”参与“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共同举办川渝技工教育联盟大会、川渝技工院校“校长如是思”交流论坛等活动;在师资建设领域,川渝两地互派校级领导、管理人员、一线教师横向学习交流,2021年招收四川籍学生3533人,占全市技工院校招生人数的10%。
除此之外,在职业培训领域,重庆市80余名职业培训机构负责人到四川省委党校研修培训,共同成立川渝职业技能培训专家咨询委员会;在证书互认领域,签订川渝技能人才评价和职业技能竞赛合作备忘录,实现川渝两地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信息联网查询;在技能竞赛领域,去年已组织开展“巴蜀工匠”杯新职业技能大赛、川渝电子技术项目技能“云竞赛”,今年正在筹办“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0个学校成立了技工教育川渝联盟,50名人才入围川渝职业培训专家库,首批互派20名技工院校教师交流挂职。
三区:对接国家战略培育数字领域中国工匠
“三区”包含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三区”定位立足区位,目标对接产业,突出优势、互为补充。
其中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围绕“一带一路”和“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掌握国际一流技术标准、比肩国际先进工艺水平的数字领域中国工匠;“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培养川渝两地紧缺急需的数字技能人才;“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围绕“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布局,培养具有精湛技艺和掌握新知识、新工艺的数字技能人才。
目前,重庆市已依托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荣昌区、梁平区、万州区、九龙坡区、巴南区、永川区等地区,建立了1个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2个“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4个“巴渝工匠”创新发展集聚区,在百度智能云(重庆)数字技能人才产业基地、重庆市足下软件职业培训学院等10个企业和院校,试点建立了10个“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确保2022年培养数字技能人才5万名以上。
作为重庆市首个“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已于今年5月出台《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实施方案(试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低碳及智能制造、高技术服务,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先导区的建设定位和目标,标志着试点筹备建设进入规范化加速实施阶段。
多点:以点带面支撑试验区建设和成果转化
“我们希望通过‘多点’发力,达到‘满天星’的效果。”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多点”指市区(县)联动,围绕“智能+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一批数字领域公共实训中心、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一批“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和产业园区,制定一批“智能+技能”职业培训标准,开发一批“智能+传统技艺”专项能力证书。
“多点”共同发力、以点带面,涌现出一批典型代表企业,支撑“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和成果转化:例如重庆百智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已投入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着力打造“智能+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以自动化、轨道交通、管理服务、汽车工程等四个系部为基础,成立了松林创客孵化空间;重庆市艺才高级技工学校将建设真实实训现场、智能仿真、虚拟实训场馆,打造可容纳600人实训的“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窝克海峡孵化器与快手重庆创新发展中心合作,进行数字领域技能人才初期培养……
“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数字领域技能人才达到200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50万人以上,基本建成“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策源地。(刘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重庆大足:小蚕桑编织致富“新丝路”
- 人民网重庆7月15日电 (刘政宁、徐雯瑄)盛夏时节,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观寺村阳光普照、绿意盎然。一大早,成片的桑园里,村民们正趁着清晨的凉爽采摘桑叶,桑园旁坐落着标准化的小蚕共育车间和现代化的大蚕养殖车间。…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