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织锦“织”出幸福生活
近年来,秀山县不断创新方式,坚持非遗带动就业模式,加快非遗市场化、产业化步伐,通过建立非遗扶贫工坊,土家织锦带动了百余名留守妇女稳定就业增收。
自2019年开始,秀山土家织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工作坊、签约织娘等形式,采取“公司+群众+土家织锦手工织造技艺”的运营模式连接市场,实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双促进,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非遗富民模式。
“针对农村留守妇女,我们共开展了7期培训,累计培训400多人。”秀山土家织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弘介绍,通过培训后,该公司正式签约108位优秀学员,实现了农村妇女就近就业创收。
家住隘口镇坝芒村的王丽燕脚有残疾,生活条件十分拮据。“2020年我参加了土家织锦的培训,平日里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可以做点手工,每年能收入2万元。”王丽燕对生活的改变很满意。
与王丽燕同住隘口镇的熊艳子是一名眼睛有残疾的先天性聋哑人,却非常勤奋好学。土家族妇女的幸福之花——阳鹊花,成为了熊艳子的培训结业作品。如今,熊艳子每月工资在2000左右,她用自己的双手织出了美好生活。
此外,秀山土家织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秀山隘口镇、洪安镇、龙凤坝镇、微电影城共建立了5个“土家织锦非遗工坊”,让培训学员直接签约成为工坊的“织娘”,产品由公司100%收购,既满足留守妇女照顾家庭的愿望,又帮助她们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通过几年的发展,秀山土家织锦获得了《“重庆好礼”外事礼品》《黔川渝旅游商品优秀文化旅游商品奖》等荣誉。王弘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在自主创新、设计、色彩、样式等方面,在原有图案不改变的情况下进行创新,让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明年,我们将增加3个土家织锦非遗工坊,培训更多的‘织娘’,带动更多的留守妇女就近就业,为家庭创收。”(付冲、黄海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