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区县

两江新区89岁婆婆带着邻里“编织”幸福生活

2021年12月02日17:13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重庆12月2日电 两片竹框绷紧绣布、细毛笔勾出花样、擘丝穿针……一台旧式缝纫机前,年近九旬的周有玉正在专心完成一件花卉刺绣作品。

  周有玉是两江新区金山街道民心佳园的居民,还是民心佳园公租房“周婆婆手工坊”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89岁的她发挥特长带动街坊邻里一起学习手工制品,用双手“编织”出了幸福生活。

周婆婆展示自己的刺绣作品。两江新区党工委宣传部供图

  “周婆婆手工坊”现有固定学员30余人,部分参加过培训的居民已开始通过各渠道售卖自己的手工艺品创收。

  谈及成立“周婆婆手工坊”的初衷。周有玉说,起初自己和街坊邻里一起耍,用自己几十年的刺绣厂工作经验教他们做做十字绣,用珠串做个手提包。慢慢地,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手工坊的成立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周有玉说,社区帮助申请了志愿者项目,并为手工坊提供了场地、物料等。

  民心佳园社区党委书记马琴介绍,周婆婆的爱心举动既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能为他们增加收入。

周婆婆正在教居民们珠串技巧。民心佳园社区供图

  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2017年,“周婆婆手工坊”手工艺品授课班在社区活动室正式开课,课程以珠串、刺绣等手工制品教学为主,学员主要为公租房居民。

  为了让学员们学到更多的手工艺品技能,周有玉开启了自我学习模式,购买相关书籍,自学中国结、手串等绳编技巧等,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

  “教给居民的手工艺品造型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周有玉表示,最开始从构思到完成一个造型需要一两天,现在有经验了只需要半个小时。

  同时,周有玉在教学上做出了调整,根据学员的学习程度将其分为几个小组,由易到难传授技巧。

  “周婆婆教我们的这些技能非常实用,我平时会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还收获不少网友点赞和鼓励。”学员张胜群高兴地说。

  从花篮、果盘、手提包等实用手工艺品,到国画刺绣等精美饰物,越来越多居民被“周婆婆手工坊”里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前来。

  近几年,社区也涌现出了不少技艺精湛的“接班人”。他们继续为大家授课解惑,传递着“编织幸福”的美好。(刘政宁、彭丽桦)

(责编:黄凌、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重庆启动宪法知识和民政政策进社区活动
  活动现场。人民网 胡虹摄 人民网重庆12月2日电 (胡虹)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宪法知识和民政政策进社区宣传活动在渝北区龙塔街道紫福路社区举行,拉开了重庆2021年“宪法进社区主题活动”的序幕。…
重庆城市街道社区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
  人民网重庆12月1日电 (胡虹、周小平、刘敏) 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重庆养老服务状况如何?12月1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重庆市养老服务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唐步新介绍,重庆常住人口3205.4万人,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701.04万人,占比21.87%;65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547.36万人,占比17.08%,65周岁以上常住人口老龄化率居于全国第二。 居家养老,既方便家人照看,又能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就近就地养老是众老所盼。…
他们努力数十年 照亮李士棻的“回家路”
  江西省南昌市到重庆,1200多公里,李德炳、李德宁二人驱车14个小时,一路上,两人话不多,思绪万千,“这次是我们俩带着先祖回家了。” 李德炳、李德宁的先祖,是李士棻,清代忠州著名诗人,其人文思敏捷、性情真率、气度非凡,被称为小李白、小杜甫,他一生视诗如命,从十二岁到去世,从未放下笔墨,撰写的《天痩阁诗半》中,名篇列目,藏进半生风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