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努力数十年 照亮李士棻的“回家路”
江西省南昌市到重庆,1200多公里,李德炳、李德宁二人驱车14个小时,一路上,两人话不多,思绪万千,“这次是我们俩带着先祖回家了。”
李德炳、李德宁的先祖,是李士棻,清代忠州著名诗人,其人文思敏捷、性情真率、气度非凡,被称为小李白、小杜甫,他一生视诗如命,从十二岁到去世,从未放下笔墨,撰写的《天痩阁诗半》中,名篇列目,藏进半生风雨。
为《天痩阁诗半》作注,诗集重新面世,让李士棻在文学史上“复活”,挖掘出巴渝文化掩盖在浩瀚烟海中的价值,11月30日,在众多人的努力下,这件事,成了!
吾道不孤 四十年研究换得一双泪眼
“太白醉魂今尚存。”
“时吟大句动乾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长江边上,有位年轻人细细咂摸着诗句,在脑子里勾勒出李士棻的画像,“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年轻人叫陈仁德,现任重庆市文史书画研究会诗词研究院院长,“我那时候才30岁出头,工作原因接触到李士棻的诗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陈仁德对李士棻的追寻,有多痴狂?
“李士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人,但在他生活的时代,引起过浪潮。”八十年代,科技、交通不发达,信息更不通畅,为了拜读李士棻的诗句,陈仁德一路追到了上海。
“那时候没有电脑检索,书分类是用一根铁丝串很多卡片,卡片上标明书名、作者、位置,我就一个一个地找,根据考察,我已经知道《天瘦阁诗半》,但‘天’字开头的书,好多。”不敢漏掉一个,站到小腿转筋,前胸后背都湿透,“当《天瘦阁诗半》的卡片出现,我的心跳得飞快。”
如获至宝的陈仁德,捧着书本就去复印,“当时,一页2毛钱,花了很多钱。回来的路上,我依旧不敢相信,把复印件抱在胸前,心情激动不已。”
“有多激动,就和今天一样。看到众多同行,在为李士棻伏案发奋,数十年引经作注,终换得《天瘦阁诗半注》出版,吾道不孤。”
头发已白的陈仁德,在出版发行座谈会上,哽咽了。座位另一端的李德宁注视着,抱起双拳,深鞠一躬。
编著终成 十三载“磨折”照亮“归乡路”
“一开始研究李士棻,我很孤独,没有人能够理解我。”陈仁德感慨。
其实,他并不孤独,有一位教授也在默默地耕耘,她叫康清莲,四川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本次《天瘦阁诗半注》的编著者之一。
“最早接触李士棻,都是十五、六年前的故事了。”康清莲坦言,是被李士棻的诗所折服,“他这个人,至情至性,文绪丰沛,爱国、乡愁、友情各种情感都可以在作品中感受到,他的诗歌不能说首首俱佳,但优秀者十之七八,其中大量用典,意象不群,读后给人美的享受。”
“这么好的诗,‘养在深闺人未识’真的是太可惜了,我决定做点什么。”但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大量用典,意象不群”八个字,“磨折”了康清莲十三载。
那年酷暑,康清莲每日早起坐车到长江大桥北桥头,爬梯坎到两路口重庆图书馆,繁体字、手工抄录,其间甲乙紊乱,注释工作,一度无法进行。
后来,重庆图书馆搬迁到沙坪坝区,许多书籍被打包,一直未对读者开放,无法对照原文进行校对,一拖又是两年,“后来开放查阅,我又要坐车到沙坪坝区,相当于纵穿重庆主城,一天下来,做不了几首注。”
这时候,有人为康清莲引荐陈仁德,而串联起他们的,正是上文那套“斥巨资”的《天瘦阁诗半》复印本。
“拿到复印本,我兴奋地跳起来了,感谢陈老师的慷慨相助。”康清莲潜心伏案,这本书如今终于面世。
回忆起数十年的工作,康清莲觉得自己没有辜负李士棻的才情,一旁的李德宁,仍旧抱紧双拳,深鞠一躬。
挖掘文化 让世界看到忠县之魂
“我们李家后人,一直以先祖李士棻为荣。他一生的纵横山河,诗情万古,对国家的忠心、对民族的热忱、对家乡的眷恋,都是我们后人敬仰的高尚情操。”听完众多名家的介绍,李德宁感恩良久。
“感谢各位老师,对先祖诗歌和人生轨迹的追寻,你们的努力,照亮了先祖的‘回家路’,让我们深深感动,也感谢忠县对先祖的挂怀,是故乡的深情,带我们回家。”李徳炳说。
“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忠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建琼表示,此次诗集做注并出版发行和举办座谈会,对于重新认识李士棻诗歌的重要价值,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丰富和传播重庆文化、特别是弘扬“忠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挖掘传统文化,塑造优秀情操,忠县这几年做的不错,这次《天瘦阁诗半注》出版,又是一个好线索。”巴渝文库专家委员会学术牵头人蓝锡麟表示,李士棻对国家热爱、对老师敬重、对朋友真诚,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忠”,“所以,传播李士棻的诗歌,不仅有文化意义,更是有社会意义。”
“我们将以《天瘦阁诗半注》出版发行为契机,深入挖掘研究忠县‘忠文化’蕴含的政治理念、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守正创新,百花齐放,不断推动新时代忠县乃至重庆文学艺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宝贵智慧和精神力量。”忠县县委常委秦海峰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网专稿
- 他们努力数十年 照亮李士棻的“回家路”
- 江西省南昌市到重庆,1200多公里,李德炳、李德宁二人驱车14个小时,一路上,两人话不多,思绪万千,“这次是我们俩带着先祖回家了。” 李德炳、李德宁的先祖,是李士棻,清代忠州著名诗人,其人文思敏捷、性情真率、气度非凡,被称为小李白、小杜甫,他一生视诗如命,从十二岁到去世,从未放下笔墨,撰写的《天痩阁诗半》中,名篇列目,藏进半生风雨。…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