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中小学

重庆西藏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李宗良

红色师德  跨越海拔

2022年11月05日18:01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重庆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展现重庆教育系统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人民网重庆频道联合重庆部分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立德树人守初心 培根铸魂育新人”重庆基础教育百名校长署名文章》大型主题宣传。

人民网重庆11月5日电 “学校从建校之日起就流淌着红色血脉与红色基因,沙坪坝区歌乐山是‘红岩精神’诞生地,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立足巴渝大地,探寻‘红岩精神’与‘老西藏精神’的契合点,为师德师风建设确立起精神源头。”近日,重庆西藏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宗良在署名文章《红色师德 跨越海拔》中谈到,遵守师德底线,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塑造优秀师德典范,是重庆藏中教师群体的不懈追求。(胡虹、代峥、林果)

以下为文章全文:

红色师德  跨越海拔

李宗良

重庆西藏中学校是于1985年成立的全国首批内地西藏班(校)之一。到今天,学校已经成为全国内地西藏班(校)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生源结构最全面的集中办班学校。基于学校办学使命,历届藏中人确立、形成并发展了红色教育特色,以红色文化为底色熏染了红色师德。在3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教师群体的师德修养跨越海拔,享誉雪域高原,铸就了爱岗敬业、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高原丰碑”。

熔铸红色师德,荣担办学使命

一是确立精神源头。学校从建校之日起就流淌着红色血脉与红色基因,沙坪坝区歌乐山是“红岩精神”诞生地,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立足于巴渝大地,探寻“红岩精神”与“老西藏精神”的契合点,为师德师风建设确立了精神源头。

二是构建红色师德。学校开办西藏班,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面临多方面的责任与挑战,这需要教职工发扬和传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二者融合,形成了“敬业、团结、奉献、进取”的重庆藏中精神,这也是学校红色师德的内涵沉淀。

三是坚守教育原则。特殊办学使命凝结红色师德内涵,红色师德要求教师贯彻“严、爱、细、实”的教育原则。37年以来,学校教师一以贯之,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学生倍加爱护,对孩子“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给予他们家一般的温暖与关怀;教育关爱学生无微不至、精细有加,在精细化管理中促进教学相长;教育教学工作落真落实,具体表现在每一个朝夕晨昏,学习的相伴;每一节课堂教学,实在而有效。由此,“严、爱、细、实”的教育原则成为重庆藏中红色师德的具体表现。

师德跨越海拔,助力民族团结

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奠定师德底色。学校党委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党建统领凝聚向心力,构建“三环一心同心圆”党建工作格局。党委把支部和党小组建在学科组上,通过主题党日活动、联系服务群众等和“三课一坛”传统惯例,发动党员引领广大教职工,坚定不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铸牢师德师风根基。党建引领方向,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一环两横十二纵”常态化教育工作体系,打造和而有格的“和泽课堂”,加强思政课创新,深耕严爱细实的“有格德育”;涵养师德师风,遵循“严、爱、细、实”教育原则,形成“三有三爱”(有坚定信仰,爱党忠诚;有奉献精神,爱岗敬业;有大爱情怀,爱生如子)的师德风范。

二是党员示范引领,塑造师德形象。学校有在职教师129名,党员74名,占比58%;30名班主任,24人是党员,占比80%;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是党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校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亮身份、展风采、见行动,“冲锋在前,战斗在前”是学校党员的誓言,四个“决不”是党员的承诺;党员深入联系群众,帮扶青年教师进步,帮扶身心弱势、学习后进学生成长。校刊《烛华》专题宣传优秀党员、优秀教职工的先进事迹。学校优秀党员教师陈敏入选《渝教先锋,榜样力量——重庆教育100个榜样访谈录》。在党员模范带动下,老师们积极弘扬“藏中精神”,塑造了“重庆市优秀教师群体”。

积极践行师德,传递民族大爱

一是老师们“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十一、二岁的小孩远离家乡和亲人到重庆求学,老师就是他们在重庆的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适应情况。我们很多老师常年住在学校,一个人在藏中工作,一家老小都以学校工作为重,以学校工作为先。“选择了重庆藏中,就选择了一种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选择了一种家庭方式”,成为老师们的真实写照。

二是老师们的关爱在重庆也在西藏。我们率先在全国内地西藏班中建立进藏家访(回访)的家校共育机制。组建党员干部牵头的“家访(回访)工作组”,分期分批护送学生返藏,深入西藏七个地区开展在校生家访、毕业生回访工作。至今参加家访的教师近100人次,家访学生100余名(90%以上为农牧区孩子),回访毕业生500余名,与800多名家长座谈,面授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达成家校协同育人共识。学校家访(回访)工作取得良好的家校共育成效,在全国内地西藏班中引起“头雁效应”,被称为是联系家校之间的育人“金纽带”。

西藏孩子在重庆学习、生活、成长三年,老师们把他们视如己出,终生惦念,在家访回访之时,与自己的孩子们相拥相泣。我曾经说过:“我们要全心、尽心、耐心去培养高原雪鹰。”37年来,学校厚植“和泽”理念底蕴,促进了师生、家长间的深入交往交流交融。

长期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力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发展。学校被表彰为“全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标兵”“重庆市优秀教师群体”;学校3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次荣获“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培养的毕业生成为西藏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责编:黄凌、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