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教育>>中小学

重庆市渝北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颜勇:变革系统 激活生态

2023年01月13日14:59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重庆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展现重庆教育系统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人民网重庆频道联合重庆部分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立德树人守初心 培根铸魂育新人”重庆基础教育百名校长署名文章》大型主题宣传。

人民网重庆1月13日电 “构建课程为园所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重建关系为课程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力、建设队伍为过程性质量发展提供内驱力、重构组织为课程高质量发展提供脚手架。”

近日,重庆市渝北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颜勇在署名文章《变革系统,激活生态,促幼儿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谈到,近年来,渝北幼儿园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幼儿发展,以提高过程性质量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主线,从组织、教师、关系等要素入手开启了一系列变革,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迈上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胡虹、代峥、林果)

以下为文章全文:

变革系统,激活生态,促幼儿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颜勇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和未来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园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幼儿发展,以提高过程性质量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主线,从组织、教师、关系等要素入手开启了一系列变革,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迈上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课程构建 为园所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课程质量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从2010年开始,我们以《指南》为依据,立足幼儿真实生活,整合融通、传承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以问题为导向、科研为依托、活动为载体、实践为抓手,历时12年分四个阶段开展了体验式生活教育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课程以幼儿生活为内容,以体验为方式,提出了体验式生活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即课程,体验即学习”,主要包含以下观点:①生活是课程来源,也是课程内容和实施途径。②体验是学习方式,也是学习过程。③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幼儿教育应与幼儿亲历体验紧密结合,在关注其当下生活的同时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以实现幼儿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成长。我们围绕该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五大领域为基础,精炼幼儿生活教育中缺失或薄弱且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建构了极具时代特征的“公民、阳光、自然、信息、经济”五大主题生活课程内容,注重横向纵向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性和整体性;探索出灵活链接、相互支撑的“5+N”课程实施路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亲历体验机会;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五维多元课程评价方案,为诊断、调整课程提供依据。体验式生活教育园本课程是对五大领域的补充和丰富,具有内容重生活、实施重体验、评价重多元的特点且具整体性、连续性和层次性。

12年课程构建与实施,有效解决了幼儿园课程内容与幼儿现实生活脱节、幼儿经验获得受限;课程实施忽视幼儿过程性体验、幼儿深度学习难以实现;课程评价主体和方式单一等问题,促进保教质量显著提升,为园所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关系重建 为课程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力

一所幼儿园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生态,也就会有什么样的过程性质量。在课程建构的同时,我们就致力于打破传统关系模式,为课程生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园长与教师是合作共同体。作为课程领导的实践主体,园长从行政管理走向课程领导,在办园理念和目标指导下,规划课程愿景、开发课程资源、组织课程实施、开展课程评价、引领课程研究。在此过程中,避免单纯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和“一言堂”,多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循环往复的方式,努力做到与教师“同理同心”,以形成共同的课程价值理念和课程愿景。

作为课程开发的实践主体,园长应赋予教师充分的课程决策权,让教师享有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权利。幼儿园基于课程的研究性、生成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特点,通过专业引领、案例分享、专题讨论等方式,做好导向、服务和激励,帮助教师进行课程判断和选择,引领教师共同参与课程方案完善,让教师在课程活动的实际情境中自主、灵活地实施课程,实现专业发展,不再躺在经验的温床上。

教师与幼儿是同伴。师幼关系质量决定幼儿园保教质量。体验式生活教育课程是基于幼儿兴趣、问题与发展需要开发的,幼儿也是课程的建构者、参与者。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逐渐去“权威性”,成为幼儿的益友,站在了孩子这一边;教师也不再只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是尊重、支持、陪伴、参与到孩子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瞬间中,与他们同频共振,实现从“看见”到彼此共生共长。

园内与园外双向互惠。我们调整幼儿园作为专业机构高高在上的主导者姿态,注重强调多方联动、多主体参与课程建设,实现了家园共育、社会共享、协同共进。

家长是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参与者。我们将不同家庭、不同职业和文化背景的家长深度卷入课程建设过程中,让家长在课程实施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充分听取家长建议不断优化完善课程,甚至在老师指导下由家长主导相关主题活动的生成与发展。

家长是课程资源的有力准备者。家长的知识背景、职业性质、工作环境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社区的企业、商业、机关单位也是我们多样广阔的实践空间。家园关系和谐、沟通交流有效、开展合作积极,很好地丰富了课程资源,让生活教育课程更具广度,促进课程深度实施。

家长是课程评价的不可或缺者。我们以相互尊重、平等开放的原则,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通过访谈、面谈、座谈、问卷等方式,听取家长对课程内容、实施等方面的反馈和建议,共同探讨课程优化和未来行进方式,为高质量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参考。幼儿园、家庭及社区构成了一个有效链接、紧密合作的课程开发和实践共同体,提高了课程的实践成效。

队伍建设 为过程性质量发展提供内驱力

教育过程性质量、园本课程的质量最终皆取决于教师队伍质量。教师的质量不仅取决于职前教育程度,更取决于职后的学习发展。

首先,我们始终注重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除培训、听课、评课、教研等常规性工作外,我们更多采取项目负责制、学习共同体、工作坊工作等有层次、针对性强且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新样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引导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如班级课程研讨、集团大教研、教师沙龙、经验共享等引领教师常态化、制度化对实践与思想进行反思总结;坚持营造良好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幼儿园各类人员的生活习惯,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支撑,增强教师文化底蕴,拓展教师精神空间。

其次,引导教师转变思维方式,注重教师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变革。

一是建立系统思维,帮助教师站在幼儿发展价值和意义的基点上思考、设计和实施课程,对相关信息及经验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梳理、提炼,透过普遍现象,找出实质性、关键性规律,逐渐形成系统思维。二是形成动态思维,帮助教师发现教育各要素间的关系,引发教师思考,如区角活动与主题目标、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关系,专家研究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等,支持教师在对关系的思考中,打破固定思维模式,逐渐形成动态思维。三是激活创造思维,帮助教师在课程实践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发挥自己主见,激发主体性;激活教师创造思维,让教师教育充满思想,让课程实践充满创造力。四是形成质疑意识,帮助教师敢于借助多种手段对问题展开思辨,将质疑、思辨的过程进行梳理并与同伴分享,让更多的教师在“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过程性实践质量,提升教师群体性专业素养。

组织重构 为课程高质量发展提供脚手架

重新配置人员,重塑组织关系,创造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为激活幼儿园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我们首先转变方式。以扁平管理为主,将层级管理、项目管理有机结合,以工作任务为目标,有计划、针对性推进,提高各项工作的即时性和质量;用系统思维来执行落实,每项工作想清楚为谁而设计,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预期效果怎样等;同时全程跟进,随时帮助,适时反馈,及时反思。思维方式的改变,促使了话语体系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为课程发展创造了一个平等开放、合作探究的环境条件。

二是完善组织。实施部级制管理,设立课程教学部和课题研究管理小组,对课程实践发展进行专门督导研究;同时,建立系列激励机制,为孩子、老师和中层管理者提供相应支架,通过组织升级来匹配幼儿园发展,推动课程深入实施。

三是清单革命。如培训清单、学习清单为所有教师成长提供有效保障;班务工作清单让教师轻松有序开展班级管理,学期工作清单让全体教职工目标清楚、任务明确,提高工作计划性、统筹性和有效性等。清单革命,实现了所有工作“清晰——精准——高效——有序——质量”,促进组织变化升级,提高各项工作效率。

通过组织重构,整个幼儿园形成了共生共长、向上向善的发展生态,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程是支持儿童可持续生长的重要载体,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我们用系统思维和统筹兼顾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变革,激活生态环境,使园本课程具有了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使幼儿园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责编:黄凌、刘政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