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原创

DNA魔术手:让物证“开口说话”

人民网记者 刘政宁
2023年05月11日13:34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DNA是什么?

在一般人的眼中,DNA是生物课本里麻花状的双股螺旋,它神秘莫测。

而在他的眼中,DNA是打击犯罪的尖刀,是维护正义的利器。它能拨开案件背后的层层迷雾,让沉默无声的证据“开口说话”。

他叫李江,38岁,重庆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负责刑事案件的DNA检验工作。

8年来,他深耕DNA技术,通过常人难以察觉的微量物证,为案件侦破、诉讼提供准确依据,实现“让死者开口,让真凶显形”。

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荣获个人嘉奖4次,获评重庆两江新区优秀共产党员、重庆两江新区爱岗敬业好青年等称号,入选重庆市公安机关第一批刑侦专业能手、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

迎难而上,牵头成立DNA实验室

“2011年我从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毕业后,就进入公安系统工作,在交巡警、派出所工作过4年。”说起过往的经历,李江眼神清澈、笑容腼腆。满身的少年气,让人看不出他已年将不惑,与罪恶斗争已有十二年。

在派出所工作期间,为了破案,李江经常加班加点查看监控,寻找犯罪嫌疑人的痕迹。迫于侦查手段单一,有一些案件未能及时给受害人挽回损失,这让李江深感科技强警的必要性,也让他想回归专业、从事DNA检验工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2015年,李江如愿以偿,调入刑侦支队技术大队从事DNA检验工作。真真正正进入技术场,所学的专业终于能够派上用场,李江兴奋不已。

李江在工作中。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供图

李江在工作中。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供图

李江迅速进入角色,不仅在短时间内吃透了DNA检验工作的方方面面,还一肩挑下分局所有大小案件的DNA检验工作。2015年至今,他参与受理案件4530余起,出具鉴定文书3120余份。通过DNA比中嫌疑人1270余人次,处理检材一万余个,串并案件300余起,为案件侦破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随着DNA技术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方面效果突出,DNA技术越发得到重视。2018年,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决定筹建DNA实验室。作为当时分局唯一的DNA技术鉴定员,李江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实验室各类设施设备安装和各项资质评审认定工作千头万绪,这让原本就工作压力繁重的李江忙上加忙,但李江却乐在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DNA实验室于2019年1月正式运行,并顺利通过了公安部和司法部的各项评审工作。4年多时间过去,DNA实验室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多项业务指标位列全市第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两江新区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连续两次获评“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

争分夺秒,队友眼中的“拼命三郎”

“即使成功的可能性只有1%,我也要为了这1%而努力。”

为了捕捉罪犯的蛛丝马迹,李江常常待在技术室里,不言不语、没日没夜地忙,检材不断散发出恶臭,也浑然不觉。困了,就在等候结果时趴在桌上眯一会,饿了,就吃碗方便面糊个嘴。

队友不忍看他趴在桌上休息,送了张简易床到技术室。夜深人静,值班同事抬头总能看见技术室灯火通明,知道李江在仍在紧张地工作。

李江在工作中。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供图

李江在工作中。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供图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李江接到紧急任务,带着现勘民警提取的生物检材走进了实验室。恰巧实验室空调系统故障,白天实验室闷热不透气,待上几分钟就会全身湿透,可李江进实验室一干就是几小时才出来。

面对源源不断送来的检材,李江鏖战七天,认真对待每一个检材,不放弃一丝希望。

关键步骤电泳检测需要在环境温度26度以下才能进行,由于担心天亮后实验室升温,那段时间,李江每天都是凌晨三四点进行实验分析。

七天后,李江最终在一首饰盒上成功检出嫌疑人DNA,为案件侦破起到关键作用。

“我的工作非常讲求时效性,一方面,生物检材随着时间推移会降解,另一方面,检测结果如果不能早一点出来,嫌疑人抓捕或者追赃就有可能面临不利局面。所以我必须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李江说。

勇攀高峰,积极投身科研工作

李江的DNA技术征程,并未止步于个案的侦破。日常工作之外,他勇攀高峰,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力求为全市乃至全国DNA行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适用于DNA检验的法医提取保存方法研究》,这是摆放在李江办公桌上,最新的课题题目。“这个课题研究成功,可以大幅降低DNA的保存成本,为刑事侦破提供便利,我的队友们都会因此受益。”

近年来,他主持犯罪现场法医物证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在正式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由他建立的DNA实验室“案件快速检验机制”,有效降低了生物检材降解对DNA检验的影响,使两江新区案件总检出率、24小时案件检出率两项指标长期位列全市第一。

李江在工作中。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供图

李江在工作中。两江新区公安分局供图

李江说:“科研的问题不像案件,案件只要自己技术强,思路清晰大多可以解决,只要自己能解决的就不难,而做科研需要借助外力,包括具体研发、调研和后续推广,常常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自己不坚持前行,很多问题就耽误了。所以要既能钻研,又能坚持,要有咬碎牙齿往下咽的决心才可以。”

科学实验常常没有先例、没有范本,如同暗夜里行走,碰壁了,回过身,换一条路继续走;再碰壁,再回身,再换一条路继续走。那是在意志的加持下,希望与失望的一次又一次交锋。

而这份意志,恰恰是无论案件侦破,还是科学研究,都最需要的态度。它源于热爱,更源于一份责任。

如今,怀着这份热爱与责任,李江还在他的DNA技术征程上,马不停蹄地继续前进。

(责编:刘政宁、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