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重庆频道>>原创

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行 专家共话文明传承

2023年09月13日13:25 |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小字号

开幕式现场。苏思摄

开幕式现场。苏思摄

人民网重庆9月13日电 (记者胡虹)12日,2023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行。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长江沿线省(区、市)高校、文博机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宅兹中国:长江文明探源”“千年文脉: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2个专题,共话文明传承、共商文化交流。

本次论坛以“长江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宗旨是“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旨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八方智慧力量,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打造国家级高端智库与省(市)级地方政府互促共进的新样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新范例等,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表示,重庆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立足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鲜活实践,把深化学术研究和思想理论创新与推动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重庆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如果把时光拉回到史前文明,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的璀璨让不少人吃惊。”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以《长江流域史前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为题,带人们走入时光洪流,回溯“黎明”。

王巍表示,长江流域史前文化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可以总结为12点,包括水稻栽培技术、制陶术、彩陶技艺、太阳信仰、独木舟制作与水上航行、髹漆工艺、刺点兽面纹、榫卯木作技术、城墙建造和水利技术、玉琮玉璧玉钺代表的玉礼器、犁耕、原始瓷器。它们犹如“黎明”之光,照亮着中华文明,书写着长江文明的炫彩。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在论坛上作《水陆通衢巴蜀同辉——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双子座”》主旨演讲时谈到,巴与蜀在地缘上紧相连接,同时在文化的整体形态上,应该是同一系统,只是一个在川西,一个在川东。

在霍巍看来,长江文明源远流长,巴蜀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上游文明的发源地、“双子座”。巴蜀两地相互依托、相互依存。同时,在长江上游地区,巴蜀形成了交通路网,吸纳了大量的外来文化,并加以创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

三峡文化在怎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又有何人文特征?重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李禹阶带来《辉煌绚丽的三峡文化》主旨演讲。

“三峡地区是我国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地段,在这个地理空间内,西迄重庆,东止宜昌,北傍大巴山脉,南抵武陵山与大娄山。”李禹阶介绍,三峡地区地处我国第二阶地,对长江及其支流起着重要的内外沟通作用。

长江三峡流域是联接中国中部与西部物流的咽喉通道,也是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的文化交流走廊,是我国西部与中部、东部的主要移民通道。起着文化链、物流链、资源链的作用。三峡文化是连接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滇黔文化——青藏文化的中间链条。

长江三峡段周围地区,地势险峻,山高峡急云遮雾罩,烟云朦胧。三峡水道两岸,遍布高山深谷、曲折艰险,构成富有神秘色彩山水文化的奇幻性、浪漫性。三峡地区盛产的盐、丹砂,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人们往往以之为中心形成三峡的物流、城镇、码头以及富有地方特点的社会生活特色。

此外,李禹阶介绍,三峡是我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亚洲古人类的发源地。距今204万年“巫山人”的发现,为亚洲人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证据,揭开了三峡地区乃至中国和亚洲人类的序幕。

近年来,重庆大力传承弘扬长江文明,推进全国一流的三峡文物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窗口;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中的长江文化考古和研究,巫山大溪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老鼓楼衙署遗址、钓鱼城范家堰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加速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推进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着力打造一批文旅地标和非遗基地,举办世界大河歌会等一批文化活动,形成了一批长江沿线重要文化品牌。

重庆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论坛为契机,与长江沿线各兄弟省(区、市)加强文化交流互动,系统保护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研究阐释长江文化丰富内涵,推进长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长江文化育民、惠民、利民,使长江文化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重要精神力量。

(责编:刘政宁、张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